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丝绸之路与丝路学研究(节选)①1868年,德国人李希霍*对*地貌和地理进行了规模宏大...

来源:语文精选馆 2.81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丝绸之路与丝路学研究(节选)①1868年,德国人李希霍*对*地貌和地理进行了规模宏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丝绸之路与丝路学研究(节选)

①1868年,德国人李希霍*对*地貌和地理进行了规模宏大的综合考察。他从亲身的考察和得到的历史资料中发现,古代在*的北方曾经有过一条称得上是丝绸之路的横贯*大陆的交通大动脉,由此在沿途留下了许多足以令后世赞叹和瞻仰的遗迹和文物。

②李希霍*的偶然发现,在以后半个世纪中竟演变成一场对*历史遗迹和珍贵文物的浩劫。数以万计的堪称国宝的珍贵文物,从此流失海外。与此同时,丝绸之路经过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考察和研究,也从*黄河流域和长*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展到了地中海东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在1910年发表的《*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丝路》完成了对丝绸之路的学术认*。后来经过他编著书籍加以宣扬,丝绸之路为世人熟知。

③平心而论,丝绸之路原本只是对*东部和中部的历史毫无所知的欧洲人,在经过实地考察之后从大量的历史遗存中了解到的,当时已经人烟稀少的*西部地区在千百年前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并且在古代*东部地区和地中海之间,由于频繁的使节往来、商品交换、宗教传播和文化交流形成的必不可少的交通要道,也有过足以令人刮目相看的繁荣历史。东方曾经有过的这种文明,本来足以使进入环球航行时代以来欧洲列强所标榜的“欧洲中心论”发生动摇。然而自从欧洲学术界提出丝绸之路之后,接下来就有“古巴比伦移民*”、“腓尼基人航抵山东”、“*人种西来”、“仰韶*陶文化西来”、“*青铜工艺西来”的学说接踵而来,似乎无论哪一样新发现、新材料都在显示*文明的根在西方。足见丝绸之路的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欧洲人或者说欧洲的学术界想要指明东方文明源自西方。

④丝绸之路在更深的层次上提出的是一个*文明如何起源、从何而来的大问题。在*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研究中,自丝绸之路提出以后,到现在为止的一个多世纪中,前50年走的正是在“欧洲中心论”框架下对历史潮流的歪曲和误解。尔后50年,丝路学自身的研究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果,中外学者对*文明的起源,从它的发端、演进到成熟的全过程进行了规模空前的田野考古,对现今尚在的遗址、遗存的文物给予了充分的保存、修复和研究,终于弄清了以*为主体的东亚文明是一个至少在一两万年前甚至一二百万年前,就已*形成的生态环境。

⑤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丝绸之路所反映的不仅仅是东西方的经济交流,更重要的是东西方文明之间的联系与交流,这种关系才是丝绸之路的文化价值所在,也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文明传播的重大命题。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丝绸之路的发展,曾引发了一场对*历史遗迹和珍贵文物的浩劫。

B.1868年李希霍*发现了丝绸之路,让丝绸之路从此被世人熟知,而直到1910年历史学家赫尔曼才完成了对丝绸之路的学术认*。

C.丝绸之路是古代*东部地区和地中海之间频繁的使节往来、商品交换、宗教传播和文化交流形成的必不可少的交通要道。

D.欧洲学术界提出丝绸之路,目的是为了指明东方文明源自西方。

6.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丝绸之路从*黄河流域和长*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伸到了地中海东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是经过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考察和研究的结果,否则,实际的丝绸之路要短得多。

B.随着考察和研究的深入,丝绸之路也慢慢加长,逐渐从*黄河流域和长*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伸到了地中海东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

C.如果不经过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考察和研究,丝绸之路就不会从*黄河流域和长*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伸到地中海东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

D.经过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考察和研究发现,丝绸之路比人们认识到的要长,它从*黄河流域和长*流域的文明中心向西延伸到地中海东部利凡特海岸一些具有古老文明的城市。

7.下列不属于丝路学研究的意义的一项是:

A.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B.*了欧洲学术界对东方文明的歪曲认识。

C.弄清了以*为主体的东亚文明是一个至少在一两万年前甚至一二百万年前,就已*形成的生态环境。

D.反映了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文明传播的重大命题。

【回答】

5.B

6.D

7.A

【解析】

5.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与不符合原文的一项”。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B项时间错位,丝绸之路被世人熟知是在赫尔曼完成对其学术认*之后。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重在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词语,重点考查的是是否读准、读懂了信息;而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每一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要求选出“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因为丝绸之路是现实存在的,考察和组织只是让人们对它的认识更准确,更全面而已,所以A.B.C三项的表述都不够准确。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重在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特别要关注结论中的程度词与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7.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属于丝路学研究的意义的一项”,A项偷换概念导致关系定位错误,原文是“反映”而非“促进”。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重在比对词语:命题者在没置选项时是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两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因此,比对的第一层是词语比对,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①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②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型:选择题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