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村行①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

来源:语文精选馆 2.72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村行①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村行①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

【注】

①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

②原:原野

20.此诗第二联写景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21.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回答】

20.

①以动衬静。作者以万壑中的秋声来衬托山村的寂静,使得山村显得越发沉寂。

②拟人。作者用“无语”写远处的山峰在斜阳中静静地矗立,饶有韵味。(每一点2分;手法1分,赏析1分。)

21.答:作者的感情经历了由悠然到惆怅的变化过程。前三联写作者骑马走在山路上,看到黄菊、山峰、落叶、荞麦花,听到秋声,欣赏到山村的美景,心情悠然自得;当看到原野上酷似家乡的大树时,则勾起了乡愁,再加上仕途受挫,所以心情一下子变得惆怅起来。(感情变化2分,分析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20.题干问的是“此诗第二联写景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这是考查表达技巧。诗歌的表现技巧有很多种,可结合着诗歌关键词加以分析。“含晚籁”“无语”很明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谷和山峰人格化,形象的写出了山谷山峰的幽美,也表现了诗人的喜爱,因此也属于移情于景。由“有声”“无语”可联想到山谷的声响和山峰的静谧一动一静的结合起来,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表达技巧的具体的鉴赏。(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再次,解释(4)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解题格式: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常见错误:解答这类提问时,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对诗歌某个局部的修辞手法进行阐述。这是不对的。但在阐述具体某句诗时,可以谈及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本题就需要审清题干“第二联”,“有声”“无语”可联想到山谷的声响和山峰的静谧一动一静的结合起来。

21.题干问的是“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本题考查情感。由前三联可知,诗歌侧重写景,由此可确定以景写人,以景写人侧重的是人物心情,由“悠悠野兴长”可得出诗人闲适自由之心境和十足野兴的心情。由“晚籁”“斜阳”“胭脂*”“白雪香”可联想到山中优美静谧的景象,故可体会出诗人对山中景象的喜爱。尾联直抒胸臆,触景生情,由“惆怅”“吾乡”可体会出诗人的思乡之情。答题时,要结合着对关键词句的分析,写出诗人的情感。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此题注意注释和诗中的“悠悠”“野兴”“忽惆怅”“吾乡”带有的情感**来分析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