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阅渎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把每一个音符献给祖国1929年,一位年仅17岁的小提琴家在广州、*、上海、...

来源:语文精选馆 1.2W

问题详情:

8.阅渎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把每一个音符献给祖国1929年,一位年仅17岁的小提琴家在广州、*、上海、...

8.阅渎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把每一个音符献给祖国

1929年,一位年仅17岁的小提琴家在广州、*、上海、南京等地陆续登台,“每次演奏,会场必人山人海”。广州《*日报》称其“天才名副其实,技艺登峰造极”;南京《*日报》赞其“神技一奏,全场屏息凝听。其顿挫抑扬,令人神志飘逸”。

“天才”之于马思聪,绝非过誉之辞。15岁成为第一个考入巴黎国立音乐学院的*人;17岁在广州长堤青年会等地举行独奏会,是现代*第一位举办个人独奏会的音乐家。1935年*的《行政公报》曾写道:“一些西方人宣扬*人根本不能真正地领悟和欣赏西方音乐,马思聪最有力地驳斥了这些嘲笑者们的断言。”马思聪的横空出世,极大地提升了*人的民族自豪感。

他的自我评价却是“傻气”:每天练琴6小时;倾盆大雨之中骑车去上课,淋到全身湿透;为锻炼体格,无论冬夏奉行“二衣主义”,只穿两件衣,冬天洗冷水澡,“零下20℃没有使我投降”,立志“要做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好汉”。

抗战爆发后。空袭*火震碎了象牙塔,救亡怒潮席卷书中桃源,马思聪从崇尚室内乐等“雅乐”,转而关注“民众的需要”,认识到抗战歌是“民族斗争中宏伟的推动力”,创作了20首抗战歌曲。

在“台前琴声,台后儿女哭声”的环境中,他在各地义演筹款,深入学校、厂矿、乡间组织*歌咏活动。没有舞台,就露天演奏;没有灯光,用蜡烛照明;借不到钢琴,就舍弃伴奏。

建国前夕,马思聪谢绝了美国*要他到美国大学任教的盛情邀请,到*参加了第一届***协商会议,并在建国后成为首任*音乐学院院长。

“诚心诚意做一条孺子的好牛”,这是马思聪给*音乐学院校报的题词。1952年,马思聪“隔墙听音”,把15岁的林耀基从广州招进*音乐学院少年班。林耀基记得,上课时老师常常示奏,讲解曲目细致入微,不时以*名画、唐诗意境作参照。闲暇之余,马思聪引领一众后辈游览湖光山*,领略园林之趣,以此增进对音乐的理解,揣摩运弓的力度和音*,林耀基评价这套教学法“极其有益”。

天才的马思聪生活中也是一个很另类的人。马思聪要求严格,但人很和气。若是发现弟子偷懒不练琴,怒得满面通红也不会骂人,仅是把脸一沉。他辅导学生从不另收学费,只说“有国家给我的就够了”,还主动建议学生向其他名家求教,并不把学生视为个人“私有”。

马思聪个*儒雅内秀。学生们评价他不喜高谈阔论,喜欢钻研,“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人”,所以作品简单而有内涵,有一种“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娓娓道来之感。

马思聪从不炫技,只有一次破例露了一手。1963年“上海之春”全国比赛时,一位号称“东北一霸”的小提琴家找他当面讨教,拉了一首极难的帕格尼尼协奏曲。马思聪二话不说,拿出琴来重拉一遍,而且是凭记忆背奏。对方当即叹服:“厉害、厉害!”

特殊时期马思聪琴弓之下仍“杂音”频出:他热情肯定冼星海的成就和“勇士精神”,却又不客气地指出其技术缺陷;在贺绿汀成为批判对象时仗义执言;他还是极少数敢于当面对*说“不”的人之一。有一次*和他谈音乐,认为艺术必须为*乐于接受。而马思聪却举出贝多*《第五交响曲》为例,驳称伟大的作品往往要历时多年才能为群众接受。

时任*副总理曾问*音乐学院院长:*有没有像贝多*那样有分量的交响乐?院长回答:有,马思聪就有。副总理说:好,那就演马思聪的,让人们知道*也有自己的交响乐。

马思聪去世后,他的骨灰从美国归葬故土广州。他生前说过的一句话,与《思乡曲》一起流传四方:“国家不是房子,房子住腻了,可以换一间,祖国只有一个。”

相关链接:

①马思聪,将西方乐器与*民族音乐相结合的*作曲家,小提琴家。《思乡曲》是其享有盛誉的伟大作品,引发了一代代爱国爱乡的炎黄子孙的共鸣,成为了*现代民族音乐不朽的经典。《思乡曲》曾为**广播电台对*和海外侨胞广播的开始曲。

②马思聪在“*”中,受尽*,被迫于1967年出走美国,1985年*,1987年病逝于美国。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马思聪17岁时就在广州、*、上海、南京等地陆续登台演奏小提琴并获得极大成功,多家媒体也趁机纷纷撰文宣传为其造势。

B.《思乡曲》曾为**广播电台对*和海外侨胞广播的开始曲,这是因为《思乡曲》能引发爱国爱乡的炎黄子孙的共鸣。

C.天才出于勤奋,马思聪学音乐时每天练琴6小时,倾盆大雨时全身湿透也要骑车去上课,零下20℃的寒冷也没让无衣御寒的他退缩。

D.马思聪教音乐却让学生欣赏*名画、唐诗意境,引领学生游览湖光山*,领略园林之趣,这种别出心裁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很有益处。

E.“国家不是房子,房子住腻了,可以换一间,祖国只有一个。”这意味着马思聪虽然生前没能回到*,却希望死后能回到故土。

(2)天才的马思聪在音乐上有哪些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马思聪生活中“另类”的一面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马思聪在*中出走美国并最终病逝于美国,但人们仍然认为他是一个爱国者,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由。

【回答】

(1)BD(答B得3分,答D得2分,答E得1分。)

(2)①演奏技艺出神入化,驳斥了*人根本不能真正领悟和欣赏西方音乐的断言,提升了民族自豪感。(3分)②结合民族音乐元素,创作了可以与西方名曲相媲美的*现代交响乐作品。(3分)

(3)①对学生马思聪要求严格却又和气,辅导学生从不另收学费,主动鼓励自己的学生大胆向别的名家学习。(2分)②马思聪才华横溢却个*儒雅内秀,不喜高谈阔论,不炫耀技艺。(2分)③特殊时期马思聪不隐瞒自己的观点,说话率真耿直。(2分)

(4)马思聪是一个爱国者。(2分)①抗战时,毅然关注“民众的需要”,创作抗战歌曲,并在艰难的生活中义演筹款,组织*歌咏活动。(2分)②果断拒绝美国人到美国大学任教的邀请,投入新*的建设事业。(2分)③去世后叶落归根,归葬故土广州。(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A“趁机纷纷撰文宣传为其造势”不恰当;C“无衣御寒”不当;E“希望死后能回到故土”不当。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做此类试题,把选项与原文放在一起仔细比对理解。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与归纳信息要点的能力。此题难度不大,应总体阅读,整体把握;审准要求,抓住题干中“音乐上有哪些成就”,然后浏览全文,筛选信息,圈定范围,相关信息在开头和结尾部分,从表演技艺、音乐成就等方面进行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题目要求简析马思聪生活中“另类”的一面的表现。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到这句话,紧扣“另类”,重点找文中他异于别人的言行以及作者及别人对他的评价。答题时要分开列写,不能弄错。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仔细阅读全文,结合注释,抓住题目关键“爱国者”,把文中涉及爱国的言行圈画出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概括。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