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制,中书舍人拟稿,然后再由中书令或中书侍郎就此许多初稿中选定一稿,或加...

来源:语文精选馆 2.16W

问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制,中书舍人拟稿,然后再由中书令或中书侍郎就此许多初稿中选定一稿,或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制,中书舍人拟稿,然后再由中书令或中书侍郎就此许多初稿中选定一稿,或加补充修润,成为正式诏书,然后再呈送皇帝画一敕字。经画敕后,即成为皇帝的命令,然后行达门下省。……若门下省反对此项诏书,即将原诏书批注送还,称为“涂归”。……涂归亦称“封驳” “封还”“驳还”等,其意义略相同。……若以今日惯语说之,门下省所掌是一种副署权。每一命令,必须门下省副署,始得发生正式效能。如门下省不同意副署,中书命令便不得行下。诏敕自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钱穆《*历代*得失》

     材料二  设“通判州*事”一至二员,与知州同领州事,裁处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等。各州公文,知州须与通判一起签押方能生效。通判还有权监督和向朝廷推荐本州的官员。知州不法,通判可奏告朝廷。

    一一白钢《**制度史·宋史》

      材料三  第五章  国务员

            第四十三条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临时约法》

    以副署权与**的关系为视角,结合所学,对以上三则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12分)

【回答】

【知识点】古代东西方的*制度·从汉至明清*制度的演变;近代*反侵略、求*的潮流·*亥*·《中华*临时约法》;

【*】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论*试题,回答时候要先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论*。材料一中的信息可以从“三省六部制的职权、分工以及作用”的角度进行论述;材料二可以从“设通判掌副署权的职权和作用”来概括北宋副署权的情况;材料三可以从“《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制目的以及作用”角度阐述*时期副署权情况;最后综合概括副署权的概念以及子啊封建君主社会以及*时期主要作用。

参考*:

唐代中枢机构实行三省制。门下省掌封驳、副署权,是对中书省草拟政令、皇权决策的制约,既分割了相权,又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确切度(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正确率)。(4分)

北宋前期借鉴唐五代以来藩镇割据之弊,设通判掌副署权,是分割地方行政长官的权力、监督知州,加强了*集权。(4分)

*亥*后,*建立共和政体。《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制,其目的在于监督、限制总统的行*,具有限制袁世凯专权的现实意义(4分)。

副署权,是国家*权力分配的一种形式,有效防止了相关权力机关的专权、独断。(1分)在君主*制度内,唐、宋在*、或在地方分权、副署的规定,终究是为维护君主**集权。而责任内*制则是通过立法,在三权分立体制之外,进一步防止*,维护*共和制度。(2分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对材料信息比较判断以及论*分析能力

知识点:近代*反侵略 求*的斗争

题型:综合题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