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夜坐有感   何梦桂①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洞龙睡熟云归岫②,枝鹊啼干月...

来源:语文精选馆 2.19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夜坐有感   何梦桂①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洞龙睡熟云归岫②,枝鹊啼干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夜坐有感   

何梦桂①

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

洞龙睡熟云归岫②,枝鹊啼干月满林。

瓮里故书前世梦,匣中孤剑少年心。

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③到夜深。

【注】①何梦桂,淳安人,南宋遗民诗人。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筑室湖南小酉源。②“云”“龙”:君臣风云际会。③参差:排箫,古乐器名。

12.本诗颔联为人称道,诗人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列举两种并作简要赏析。

13.本诗的颈联和尾联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回答】

12.(1)比喻。“洞龙睡熟”比喻南宋*早已不存在。“云归岫”比喻作为遗民的诗人远居岩薮,埋名隐姓。“枝鹊啼干”隐喻诗人悼念故国故君的眼泪已经枯竭,也体现了诗人不屈服于元朝的决心。这些比喻都抒发了诗人眷怀故国故君的悲痛之情。(2)寓情于景。把自己对国灭君亡的悲痛之情寄寓在凄清幽静的夜景之中,委婉含蓄,真切感人。(3)化用典故。化用曹*《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意,表明自己决不屈服于元朝和眷怀故国故君的情怀。(4)写景上远近结合,虚实相生。“洞龙睡熟云归岫”写得虚而远,“枝鹊啼干月满林”写得实而近,突出了夜景的凄清幽静,烘托了诗人隐居的孤寂和亡国的悲痛心情。(5)写景上以动衬静。以枝鹊的啼叫衬托夜的宁静。烘托了诗人隐居的孤寂和亡国的悲痛心情。(指出一种手法并作分析3分,正确答出两种即满分。)

13.(1)颈联写故书放置瓮中,闭门读书的生涯已如前世的梦;少年的壮心已藏,如孤剑深锁匣中。表达了故国沦亡,少年壮怀无处施展的无可奈何的孤寂和愤激。

(2)尾联借目断征鸿,抒发宋朝复兴无望的郁闷悲凉;借深夜吹箫,寄托对故国故君的悼念之情。(第一点3分,第二点2分)

【解析】

1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题干的要求,从比喻、寓情于景、化用典故等手法中任选一种,结合着具体的诗句分析,并答出其表达效果。例如,颔联“枝鹊啼干月满林”,很明显是化用了曹*《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决不屈服于元朝和眷怀故国故君的情怀。故采用的是化用典故的手法。以此类推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

试题分析:既然是哪些情感,这表明诗人抒发的情感是复杂的,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的。故答题时,可结合着写作背景,抓住关键诗句分析,首联“楼高风露”写出了清冷幽静的夜空景象,烘托诗人的孤寂凄凉感。颔联,化用古典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眷恋和亡国的感伤。颈联“前世梦”“孤剑少年心”表现了诗人不甘现状而又无可奈何的孤寂与愤激之情。尾联“征鸿目断”表现出了诗人对复兴无望的绝望郁闷凄凉心情;“吹尽参差”写出了诗人深夜吹箫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宋朝灭亡的痛苦与哀悼之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