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8分)钟山①即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

来源:语文精选馆 2.16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8分)钟山①即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8分)

钟山①即事

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①王安石辞相后,晚年居住在*宁的钟山。

(1)简析“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中“绕”和“舞”字的妙处。(4分)

答:                                                                             

                                                                                   

(2)王安石认为,与其“鸟鸣山更幽”,不如“不鸣山更幽”。你怎么看?  (4分)

答:                                                                             

                                                                                   

【回答】

(1)【*】“绕”字写了出涧水在竹林间回环往复、静静流淌的情态;“弄”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竹林西边草地上,花草随春风频频舞动、款款弄姿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钟山美景流连喜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本题要求回答炼字的是动词,可以从这个动词涉及的对象是什么,即写出了这个对象什么特点,这个词是否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等方面来组织*。

(2)【*】(4分)同意:我觉得王安石的话有道理。本诗写于他隐居钟山时候,虽然他退出了*舞台,但内心并不平静,过去的成败利钝,当今的朝政得失,还时时萦绕于心怀,这种心态就必然在诗中有所表现。所以“一鸟不鸣山更幽”就不单纯是描写山中的幽静,更重要的是表达诗人内心岑寂和对寂寞的不满足,以及对喧闹春天的期待。一个“山更幽”的“更”字,便把作者的心境集中的表现出来。

不同意。我认为“鸟鸣山更幽”更好,因为这句诗以动衬静,和无声的静寂相比较而言,用鸟鸣衬托山涧的幽静,一个“更”字使人感受到静的情趣和生命力。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的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分析时要联系注释、诗意,并知人论世。观点要鲜明,论据要能论*道理,分析要有条理。

[古诗赏析]

诗大意是:山间的溪水在竹林中无声无息的环绕流淌,竹林边的花草也在浓浓的春意中默默地摆弄着娇羞柔美的身姿。在屋檐下对着钟山整整*了一天都没听见一声鸟叫,真是太幽静了。

这首诗表达的是王安石变法失利后,辞去相位退居金陵,日游钟山时的所见所感。看似脱去世故,其还是人退而心不退,故作此诗,以表达心中的不平。在诗人王安石的笔下,一切都是鲜活的,都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涧”是鲜活的,在山间竹林里回环往复,奔腾跳跃,唱着歌,带着笑流向远方;“竹”也是鲜活的,仿佛在你的思维深处亭亭玉立,舞动腰身,款款弄姿,将那婀娜的影子倒影于流水之中;再看那“花草”,正在舞弄柔情

然而,在诗人的笔下,一切又都那么幽深静寂,“涧”是幽静的,“竹”是幽静的,“花草”也是幽静的,无声无息,自生自长,随心所欲,享受春天,自我陶醉。人呢?“茅檐相对坐终日”,整天整日一声不响地在屋檐下对着大山静静的坐着,幽闲、寂寞至极。山林呢?连一声鸟叫都没有,那山林深处究竟有多幽静就可想而知了,何况还特意在“幽”前边着了一个“更”字呢?作品看似表露诗人心中的一种闲适自得,然而细细品味则不难体会出字里行间蕴含着的孤独、寂寞和*上的失意。令人读来身生战栗,心生恐慌。

知识点:

题型:未分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