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父母心程乃珊   在张嫂把饭菜送到桌上时,周先生从口...

来源:语文精选馆 2.83W

问题详情: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父母心程乃珊   在张嫂把饭菜送到桌上时,周先生从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

父母心

程乃珊     在张嫂把饭菜送到桌上时,周先生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光看那信封上的字,尽管张嫂不识字,可她也知道是乡下的儿子福生写来的。她几乎是带着一种不耐烦的心情看着东家慢吞吞地展开信纸。“妈,翠琏说啥也要一架缝纫机。要不,就不上我家门!”

老周念到这里*话了,“你那儿子也真是,好像你这当娘的在上海享清福似的。张嫂,可别太宠着孩子,儿孙自有儿孙福。”

 “我们阿平就是投胎投错了,要再差几步投到楼下二哥那儿就好了,”周先生冷哼一声道,“大哥也真是,一样的亲侄子,再多保一个出国又能多用掉他几个钱呢?怪道都说美国人最小气,六亲不认。看,连着去了三封信都不见回信。”

妻子却*嘴了:“谁让你做事太绝,当初大哥一连来了四五封信,你就一个字也不回人家,还把信都交到领导手上。”

可话能这样说吗?五十年代那阵,谁敢沾“美国”这个边?现在送子女出国留学竟成了时髦事,真叫老周悔极了……张嫂刷洗完了碗筷,在自己那小间的铺板上躺了下来。“妈,翠琏说什么也得一架缝纫机。”儿子那几句话又在她耳边响了起来。她从枕头底下摸出一个手帕包,数了数钱,还差着点呢。再说买缝纫机还得凭票,哪来的票*呢?对,去求求天天托她买菜的胡家姆妈吧,她儿子好像在商业局当什么官来着。

“来信了!”妻子在门缝边俯身拾起一封信。正是他们盼着的美国来信。可是,不对呀,不是大哥手迹。寄信人是美国麻省帕克。帕克是谁?可收信人的名字一字不差是他周某本人。信中掉下一张泛黄的照片:一个穿水手装的外国男孩和穿长衫的*男孩。哎呀,他可记起来了,这不是小帕克,那位牧师的儿子吗?信上说帕克马上要随同一个大型旅游团来上海故地重游,只是不知童年好友周是否还在原处居住……这,是在梦里吗?老周**揪了把自己的头发。

儿子阿平这下可绝处逢生了。

一切是意想不到的顺利。帕克在沪的三天期间,老周为他设了两次宴席,两顿饭共花了二百来元,可真叫千金买一笑。于是趁着帕克品尝一截海参时,他正式向帕克提出了。“你们的大学是公费的,何必再花钱将儿子往外国送?”

“帕克先生,我的童年是十分黯然的,父亲没有尽心培养过我,而今我有了儿子……”老周小心地斟酌着字眼。

“好吧,让我回去同我的太太商量一下,不过,”他又加了一句,“周先生,你不感到你为儿子做得太多了?对孩子,我们不宜为他一一安排就绪,一切唯有听从主的意旨……”

帕克真讲信用,两周后就办妥一切,并出了三万元为阿平作保。可他只肯负担阿平六千美元的学费和生活费,这些只保*阿平一年所需要的,而且阿平在毕业后两年里要把这六千美元还清。美国人真是不讲交情。当老周小心翼翼地打量着这张经领事签*过的护照时,他感到于世再也无所争了!

“那边的天气?”张嫂在一边怯怯地发问。

对呀,这几天忙这忙那,偏偏忘了关注那边的气候。

“这个让阿平带着吧,他原先那个热水袋套已破了。”张嫂递过两个薄绒布缝制的热水袋套,细针密缝的。灯光下张嫂的眼睛红红的,她又哭过了。

周先生无意间发现那两个袋套十分别致。他忽地灵机一动,何不多带几个让平儿也送送人情?

“张嫂,有空再多做几个热水袋套,让阿平可多用一阵。”

“好,好!”张嫂满口答应着并且马上围上刚刚脱下的围身。她本来打算上胡家姆妈家将缝纫机的事再落实一下,可儿子的事再烦也比不过阿平的要紧,阿平是自个奶大的,在他走前不为他做点什么,张嫂心里实在安不下来。

找裁缝、买礼品、宴请宾客,钱像流水样哗哗直流,没一个月工夫,老周*苦半辈的积蓄全完了,最后连*都是东拼西凑才买下的。不过,阿平毕竟走成了。

“哦,张嫂,”周先生清清喉咙,“阿平走了,我们夫妇俩也没啥家务。你是不是也可以回去享清福啰!”为了儿子,他的钱已弄得精光,从今以后,得一个铜板一个铜板地把钱扣下。

张嫂愣了愣,抖动着嘴唇没说啥就回厨房了,她围裙口袋里正藏着儿子的信,儿子要求为未婚妻买块手表。

入夜了,邻家窗户依然灯火通亮,热闹非凡。据说去年那位新媳妇刚生下个儿子,举家正在庆贺呢!

                                                                     (节选自短篇小说《父母心》,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通过张嫂为阿平缝制“热水袋套”这一细节描写,着意刻画出张嫂这位善良、细心、重感情的平凡母亲形象,揭示了张嫂对自己儿子的愧疚之情。  B.小说通过周先生夫妻为送儿子阿平出国,将半生积蓄全部用光这件事,歌颂了父母心的伟大,这就是中华传统的父母之爱。 C.小说安排帕克这个人物出场,意在揭示中西方父母对待子女的不同态度,从而*醒国人,不要盲目追赶时髦,应该正确对待子女出国留学这个问题。 D.小说是通过两条线索结构行文的。一条是周先生一家设法安排儿子出国留学,这是小说的明线;另一条是张嫂盘算着为儿子买东西,这是小说的暗线。 

5.结合文意,理解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含义。(5分)

6.小说的结尾寓意深长,请简要赏析文章的最后一段。(6分)

【回答】

4.(3分)D(A项“揭示了张嫂对自己儿子的愧疚之情”错,于文无据;B项,“这就是中华传统的父母之爱”概括不当。C项,小说揭示的不仅仅是出国留学的问题。帕克的出场意在表现父母为子女“费劲周折”体现的是父母之爱。偏离小说主旨。)

5.(5分)答题要点:①划线部分是周先生劝解张嫂的话,根据上下文理解,第一句交代了张嫂的身份以及所处的工作环境。②为周先生后来宠爱儿子,埋下了伏笔。③揭示出周先生在父母对待孩子问题上的矛盾心理,尽管知道对孩子不能太宠着,但是碰到自家的孩子,则失去了清醒的认识,与下文形成鲜明的对比。

6.(6分)①小说结尾展示一个全家人迎接新生儿的热闹场景,与周先生家的冷清以及张嫂内心的落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②一个新生儿的诞生,既是父母的幸福时光的开始,同时又预示了一个可怜“父母心”的开端,引人深思,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