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笔记张 炜 西双版纳就像一个梦,自小就在我脑海里萦绕。在我们的经验中,许多美丽是经不起就近打量的,那样...

来源:语文精选馆 1.18W

问题详情:

西双版纳笔记张 炜 西双版纳就像一个梦,自小就在我脑海里萦绕。在我们的经验中,许多美丽是经不起就近打量的,那样...

西双版纳笔记

张 炜

 西双版纳就像一个梦,自小就在我脑海里萦绕。在我们的经验中,许多美丽是经不起就近打量的,那样只会让人失望和后悔。可是西双版纳,我们不可抗拒地走进了她的秘境,并深深为之迷恋。

佛 寺

只要是大一点的傣族村寨都有一个佛寺,这是精神与信仰的象征,是身心向往之地。

傣族人家,许多男子在7岁左右必须剃度出家几年,住到佛寺里。虽然他们将来大半还是要做世俗营生,但这种少年经历是极其重要的,这是早早开始的心灵洗涤。

傣族人佛事活动频繁,无一例外是为了心灵的洗涤。一个人和一个民族时常经历心灵的洗涤,远比身体的洗涤更为重要。在过去,内地的广大农村和城镇由于生活条件所限,做到每周或每天都能进行身体洗涤是很难的,现在有了洗浴的条件,可是心灵的洗涤一年里会有多少次?

从这个角度讲,傣族兄弟真是令人羡慕。

一天又遇到了盛大的佛事活动。那是在景洪的总佛寺,身着鲜丽服饰的队伍绕寺行进,伴着节奏分明的音乐。队伍最前面是几排僧人,后边是手捧绵帛锦缎的男女老幼,再就是边走边舞的美丽少女。少女们身着盛装,右鬓佩戴一串鲜花,舞姿简洁典雅,只有手和两臂在重复同一动作。我们久久地站立一旁,知道这不是表演,而是传统的延续,是从久远的时*始的一个仪式。

醉 绿

人如果享受到过多的氧气,会发生“醉氧”,而从北方来到西双版纳的人,会有一种“醉绿”之感。因为这不是一般的绿,而是人间大绿。置身热带雨林之间,到处都是蓊郁,是浓*匝地,是让人惶惑的青翠欲滴。百鸟喧腾,异兽长啼,我们显然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对我们来说有些突兀,得让人好好适应一番才好。

如果长期生活在这里,我们将如何消受这大绿簇拥的日子?有点难以想象。比起这里,北方的干燥,裸露的石土,还有无法告别的*霾,几乎让人习以为常了。而这里的绿*又太多太盛,空气太过洁净,一切都得从头领略,从头开始。我们面对的是一场人生的惊喜。

祖辈在西双版纳山林中过活的傣族、哈尼族、基诺族,他们是怎样认识这满眼绿*的?他们常说的话是:“没有森林就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粮食,没有粮食就没有生活。”

原来,他们将绿*看成了生活的源头。

大 象

在西双版纳可以看到大象。

有一群大象自由自在游荡的地方,必有不可想象的密林绿地。所以在云南,在西双版纳这样的大绿之地才能养得起它们。

西双版纳人当然以大象为傲,在城区的街头路口,总有大象的雕塑。而我们知道,通常的城市里一般只会给英雄人物塑起雕像。这里的大象就是活生生的大英雄。

我曾参加过当地的一次泼水活动,虽然不是泼水节,但能让外地人感受水的恩惠和吉祥。盛装的少男少女手持水盆倾水泼洒,呼号祝福,还牵出了一头大象。

大象通人语,能交流,一根长鼻子擅取物,并不时地高举过顶向人致礼。它体大雄健,步伐沉稳,一双眼睛留意四周,憨态可掬。不知为何,在它面前,我们这些自以为聪明的“万物的灵长”,常常会有莫名其妙的羞愧感。所以,我们对那些能做大工、拥有大力的人给予赞美,称他们为“大象”。

据专家们研究,大象是动物中唯一能够追思亡故的一类:它们行走在野地里,如果遇到先辈的遗骨,一定要停下来整理归拢,久久地伫立悲悼。

大象是最配享有阔大绿*的生命。

(选自《*文摘》,有删改)

1.说说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2.画线段落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有何表达作用?

3.“置身热带雨林之间,到处都是蓊郁,是浓*匝地,是让人惶惑的青翠欲滴”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达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4.简要说说,祖辈在西双版纳山林中过活的傣族、哈尼族、基诺族是怎样认识这满眼绿*的。(10字以内)

5.结合李舵《美丽的西双版纳》一文,谈谈两文写大象的目的有何不同。

【回答】

1通过对比,设置悬念,表达出对西双版纳的深深迷恋,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2将心灵的洗涤与身体的洗涤进行对比,又将内地人甚少进行心灵洗涤与傣族人经常进行心灵洗涤相对比,突出了傣族人对信仰的虔诚,身心的纯净、宁静。 

3排比。具体描绘了置身热带雨林中的感受,盛赞森林大绿给人带来的愉悦。整齐的句式,增添了文章的语言气势。

4绿*是生活的源头。(意思对即可) 

5.《美丽的西双版纳》描写大象突出其有趣,反映了傣族人充分开发旅游资源的聪明才智。而《西双版纳笔记》描写的大象则充满灵*、情感,是森林中的英雄。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