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芳树                                   芳树...

来源:语文精选馆 1.5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芳树                                   芳树...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芳 树                                    芳 树

沈 约                                    丘 迟

发萼九华隈①,开跗②寒露侧。             芳叶已漠漠,嘉实复离离。

氤氲非一香,参差多异*。                 发景傍云屋,凝晖覆华池③。

宿昔寒飚举,摧残不可识。                 轻蜂掇浮颖,弱鸟隐深枝。

霜雪交横至,对之长叹息。                 一朝容*茂,千春长不移。

注解:①九华:山名;隈:wēi,角落。②跗:Fū,花的根部。③华池:神话传说中的池名,在昆仑山上。

14.试比较两首诗中芳树的异同点。

15.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回答】

14.8.两首诗中的芳树都枝繁叶茂,芳香四溢。(1分)不同之处在于沈诗中的芳树突受摧残,枝叶飘零,令人哀婉。(2分)丘诗中的芳树不仅**美丽,而且芳香永驻;(2分)

15.沈诗通过芳树在寒飚霜雪交侵之下衰败零落的歌咏,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被贻误与损害的哀伤,对邪恶势力的憎恨和对被摧残者的同情。(3分)丘诗极言芳树之美好,寄寓了自己不同凡响的抱负和坚贞不移的节*;(3分)

【解析】

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比较两首诗中芳树的异同点”,这是比较阅读,比较的点在题干中已经明示出来——芳树的异同点,同时题干中也给出了答题的模式——异同。沈约诗歌首联借助“发萼”“开跗”来写其繁茂,颔联从嗅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其芳香之味和美丽之姿,颈联和尾联是写“寒飚”“霜雪”对芳树的摧残,同时也写出诗人对其遭遇的同情。丘迟的诗中,首联和颔联对芳树进行直接描写,体现芳树的枝繁叶茂,颈联借助“弱鸟”和“轻蜂”侧面衬托芳树的繁茂。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既是考查咏物诗中的事物形象,又是考查比较阅读。赏析咏物诗中的物象可以从体察物态开始,要抓所咏之物的形态、*泽、特征,或所处环境,追求贴切逼真,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体察物态不仅仅是看诗人扣住了物的哪些特征,更要体察诗人的描摹物态之妙。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由表及里,由物到人,由实到虚。比如这两首诗歌中的“芳树”,诗人从树的姿态、味道、外在的环境等几个角度对其进行描述,同时又借助外物对其进行衬托。

15.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析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这是比较两首诗歌的情感,题干中明确是比较两首诗歌情感的“不同”。这两首诗歌的标题“芳树”显示这两首诗歌都是咏物诗,咏物诗中多是托物言志,诗人的情感应是借助“芳树”表现出来;第一首诗中先从多个角度展示芳树之繁茂,然后借助外在的环境写芳树备受摧残,“叹息”表达了诗人对其遭遇的同情;第二首诗歌借助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展示芳树之美好,最后又以“一朝”和“千春”的对举写其芳香永驻,字里行间寄寓了自己的抱负和节*。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比如本题,从题干中就可以看出,应抓住两首诗歌的不同情感作答;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比如本题中所涉及的两首诗,从题目来看,都是属于咏物诗;二是作者、朝代、注释,比如本题中的几个注释都解答了诗歌中的疑难词语的意思;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的情感词,比如“叹息”;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