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来源:语文精选馆 2.14W

问题详情:

 (十四)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十四)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欣然起行/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B.念无与为乐者/微斯人,吾谁与归

C.寻张怀民/未果,寻病终

D.相与步于中庭/苟全*命于乱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与外人间隔

B.庭下如积水空明/而或长烟一空

C.月*入户/便舍船,从口入

D.庭下如积水空明/自以为不如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    )

(2)相与步于中庭(    )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月*入户”一句中“入”字用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回答】

(十四)记承天寺夜游

1.B 解析:A项,第一个“然”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第二个“然”是连词,表转折。 B项,两个“与”都是连词,“跟,和”。C项,第一个“寻”是动词,“寻找”;第二个“寻”是副词,“不久”。D项,第一个“于”是介词,“在”;第二个“于”是介词,“在……中”。

2.A 解析:A项,两个“遂”都是副词,“于是”。B项,第一个“空”是形容词,“空灵”;第二个“空”是动词,“消散”。C项,第一个“入”是动词,“照进”;第二个“入”是动词,“进入”。D项,第一个“如”是副词,“好像”,第二个“如”是动词,“比得上”。

3.(1)想到 (2)一起 (3)只是

4.(1)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交错纵横的藻和荇似的水草,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2)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5.用拟人的手法,写月*似乎也通人情,善解人意,知道人的寂寞,主动来做伴。

6.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

7.“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

“藻荇交横”比喻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8.C 解析:前者为快乐,后者为“与民同乐”。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