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中的几段文字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

来源:语文精选馆 2.79W

问题详情: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中的几段文字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1.“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一句中的“也”有着怎样的效果?

                                                             

2.“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句中为什么连用两个“不常用”?

                                                                                         

3.同样是读古文,作者写孩子们读书的内容没有用标点,而写先生读书的内容不但用了标点,还加上了“呢”、“噫”、“嗬”等语气词,这是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回答】

1.从结构上看,与“百草园”充满情趣的生活相照应;从内容上看,表明这里虽然没有百草园那么富有情趣,但孩子们同样能找到乐趣

2.用了反复的手法,连用两个“不常用”,起强调的作用;突出了先生是个开朗的人;也表明了作者对先生赞赏与尊敬。

3.阅读《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中的几段文字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学生读书时,因为不理解,不知句读的停顿,只会照本宣科,因而不加标点;先生则不仅理解句意,而且对所读内容有自己的体会,是充满感情、陶醉其中的品读,因而不只有表示停顿的标点,还有带着个人感**的语气词

知识点:近代文学

题型:语言表达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