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各题。山寺夜起*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

来源:语文精选馆 1.4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各题。山寺夜起*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各题。

山寺夜起

*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3.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14.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回答】

13.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白,一是具有动态。(2分),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风岚之动态,形象生动。(2分)

14.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1分)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夜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1分)二是思家,(1分)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1分)

【解析】

1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这里包括两问,前者考查景物形象,后者考查写景的方式。“烟*如云白,流来野寺前”,这一联紧承首联,写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气如云样洁白,飘飘漾漾,散流在寺前。表面看起来,这不过是自然现象,并无妙处可言。但比起首联,却写出了水气的自然飘动的动态之美,而且,洁白的水气飘渺轻盈、流落无定,不禁让作者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这一联的描写除了用云气暗喻作者羁旅生活的特点,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重重一笔,妙不可言。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解答诗歌鉴赏题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设题的角度以及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从题干中可以知道,本题包含两问,前者考查景物特点,后者考查写景技巧;然后到诗歌中找到设题的诗句,依据诗句的意思答题。对于景物的特点,应从诗句的描写中概括出来,“烟*如云白”,“*如云白”非常明确写出烟*之白;“流来野寺前”,一个“流”字写出烟雾的动态。写景的方式包括如下几方面,修辞、动静、虚实、空间、白描、细节等等。

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这是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作者情感的把握。颈联“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中一个“惜”字写出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首联和颔联具体写夜景之美。“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描写月亮从高高的岩石之巅升起来,月光普照大地,接着诗歌转向对月光下一溪水雾的描写,由于月光如水,澄澈明亮,所以,本来就洁白的水气更显洁净飘渺,月光的衬托使得景物更加美好。尾联“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中,“无家客”道出现状——羁旅在外,这自然是难以入眠的根本原因。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首先要认真审题:主要审两点:一是所给语言片段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前面说的“句”“联”“片”等);二是所给语言材料是整首诗还是诗中的片段,弄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分析情感题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材料是局部的,则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来分析;如是整体,则要分成几个局部来看。比如本题,题干要求“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考生应把诗歌分成几个局部来看,浏览诗歌可以发现,诗歌的前四句主要写山寺所见夜景,颈联借助一个“惜”表达自己对夜景之情,同时也暗含自己的身世之感,尾联直抒胸臆,用反问的形式写到:谁看到无家可归的客居他乡的人,在这荒郊野外,月下思乡,山中叹惋,独自一人深夜不眠呢?反问加强了抒情效果,与前面的景物描写遥相映衬,更写出一份愁绝伤绝的自伤之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知识点:

题型:文言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