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春寒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蒙蒙细雨中。【注】此...

来源:语文精选馆 2.69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春寒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蒙蒙细雨中。【注】此...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春寒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蒙蒙细雨中。

【注】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16.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17.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回答】

16.“怯”字本意胆怯、害怕,(1分)在这里既指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2分)也写出了诗人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2分)

17.写出了海棠孤高绝俗的特点。(1分)春寒料峭,细雨迷蒙,海棠在这严酷的环境中“不惜”损毁胭脂容*,依然保持“*”之姿,正体现出其不畏艰险,孤高绝俗的特点。(2分)表达了诗人对海棠的钦佩(1分),同时希望自己也能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思想感情。(2分)

【解析】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语言中的炼字。诗歌的语言历来“言有尽而意无穷”,因此要多角度加以剖析,应从形式到内容、由表及里的阐述。“二月巴陵”,指明了地点和时间。“日日风”,可见春寒的持续。说“风”也包括了“雨”,为了文字上使用的方便,把风雨两字拆开来,这里和第四句互相照应。在风雨不断地侵凌下,已经开放了的花朵就会飘零,未曾开放的蓓蕾也不会吐蕊,春光就萧索了。这种没完没了的坏天气,对春天的新花嫩叶来说,是一场灾难。“了”,完结。“怯”,害怕。“怯园公” 是倒装句法,就是“使园公担惊害怕”的意思,至此,深深被一种凄凉愁苦的情调所笼罩。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许多诗中都有一些值得重视的词,这些词使全诗增*不少。那么,哪些词是作者有意锤炼,用得传神的呢? 一般说来,有动词、形容词、叠韵词、运用修辞手法的词、词*改变的词、副词及数量词。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怯”字本意胆怯、害怕。(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指出其表现手法。在风雨不断地侵凌下,已经开放了的花朵就会飘零,未曾开放的蓓蕾也不会吐蕊,春光就萧索了,使园公担惊害怕。(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在这里既指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也写出了诗人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形象和情感。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海棠不惜胭脂*,*蒙蒙细雨中”,写出一个振奋人心的情景来了,不料在这非常恶劣的天气中,海棠花居然冒寒在风雨中开放,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足见天地之间的生机是扼杀不了的。海棠,在唐宋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名花。因为它非常娇嫩,有人用它来形容女*的娇柔,所以诗人对鲜红的花朵是用“胭脂*”来形容。这样的花枝,受得了寒凤冷雨的侵凌吗?不能不令人担心。可是,在雨昏云暗的景*中,却看到海棠花挺身*,虽然寂寞,但也昂扬,自己的“胭脂*”会被冲刷掉,也毫不可惜。这两句诗中所流露的心情,是惊讶和喜悦!草木是没有情感的。它的开花,并不受任何思想的支配,只能由诗人赋与它感情,认为此时此地冒寒开放,表现了一种刚健挺拨,不惜自我牺牲的精神。于是,在“蒙蒙细雨中”“*”无知的草木也人格化了!这两句把海棠刻画得生气勃勃,正是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情怀。“靖康之难”,对宋朝统治下的汉族*,当时的确是遭到了天崩地塌的大变动。陈与义在流离奔走之中,有着凄凉慷慨的情怀。他的某些诗篇热情歌颂了民族反侵略战争。这首诗虽然是写的雨中的自然景*,也同样反映了时代的战斗气息。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注释“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同时还要抓后两句的“不惜”“*蒙蒙细雨中”带有的情感**的词句来分析。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