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戊戌变法是19世纪末兴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改良运动,教育改革是其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来源:语文精选馆 1.03W

问题详情:

(10分)戊戌变法是19世纪末兴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改良运动,教育改革是其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戊戌变法是19世纪末兴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改良运动,教育改革是其重要内

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天下治之不举,由教学之不修也,欲任天下之事,开*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

……太平世以开人智为主,最终学校……特旨明谕天下,罢废八股,自岁科试以至乡会试各项考试,一律改用策论,以明圣道,讲求时务……以研究古今中外之故,务为有用之学,风气打开,真才自奋……臣愚以为新政之最要而成效最速者,莫过于此。                                                         

                                        ——孔祥吉编著《康有为变法奏章辑考》

材料二  今废时文者,恶八股之纤巧苛琐浮滥,不能阐发圣贤之义理也,非废四书五经也。……乡会试的三场考试中……第一场试以*史事、国朝*论五道,此为中学经济。……二场试以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取其学通而不杂,理纯而不腐者。其磨勘之日,于三场尤需从严,如有四书义、五经义理解缪妄、离经叛道者士子、考官均行黜革。以前两场中经济补益之,而以终场四书义、五经义范围之。

                                         ——[清]张之洞等《妥议科举新章折》

材料三  ……朕(光绪帝)详加批阅,所奏(《妥议科举新章折》)各节剀切周详,颇中肯綮,著照所拟,乡会试仍定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史事、国朝*,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两篇。……礼部即通行各省,一体遵照。

                           ——[清]*机处《上谕档》,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初一

材料四  张之洞、陈宝箴集团是当时清*内部最大的*派系之一,也是最为主张革新的团体。当人们从张之洞集团以及主要*人物对康、梁所持的排斥乃至敌对态度,似可多维地了解变法全过程的诸多面相,并可大体推测康、梁一派的*前景。

                                           ——茅海建《<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主张教育改革的目的及其对教育改革作用的认识。(3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在教育主张上有何异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之洞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5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光绪帝采纳张之洞方案的*意图,综合材料三、四,指出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2分)

【回答】

【*】(10分)

(1)目的:为变法培养人才。(1分)

认识:改造社会;开启民智。(2分)

(2)异:更加强调*四书五经的地位;(1分)

同:都主张废除八股,考试内容注重时务策论。(2分)

核心理念:强调(固守)中学为体,新学为用。(2分)

(3)*意图:巩固统治。(1分)

     因素:最高统治集团的反对。(1分)

【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维新变法

【解析】(1)本问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准确的理解和概括。第一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一“以研究古今中外之故,务为有用之学,风气打开,真才自奋……臣愚以为新政之最要而成效最速者,莫过于此”和 “今天下治之不举,由教学之不修也,欲任天下之事,开*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可以得出教育改革的目的主要是为变法培养人才。第二小问认识,根据材料一“今天下治之不举,由教学之不修也,欲任天下之事,开*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太平世以开人智为主,最终学校”可以得出教育可以改造社会,开启民智。

(2)第一小问异同,首先看异:据材料二“……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取其学通而不杂,理纯而不腐者。”可以看出张之洞更加强调*四书五经的地位;相同:从材料一“…特旨明谕天下,罢废八股,一律改用策论,以明圣道,讲求时务”和材料二的“今废时文者,恶八股之纤巧苛琐浮滥,不能阐发圣贤之义理也”可以看出,相同点是都主张废除八股,考试内容注重时务策论。第二小问理念,由材料二“以前两场中经济补益之,而以终场四书义、五经义范围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第一小问意图,本问要从光绪帝本身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出发,作为封建社会的君主,光绪帝采纳张之洞方案的*意图目的是为了巩固自身的封建统治;第二小问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四“当人们从张之洞集团以及主要*人物对康、梁所持的排斥乃至敌对态度,似可多地了解变法全过程的诸多面相,并可大体推测康、梁一派的*前景”可以分析出维新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最高统治集团的反对。

知识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戊戌变法

题型:综合题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