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长安人,隋右骁卫将*晟之女也。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素...

来源:语文精选馆 2.53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长安人,隋右骁卫将*晟之女也。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长安人,隋右骁卫将*晟之女也。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素俭约,凡所服御,取给而已。太宗甚礼遇之。常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牝鸡①司晨,惟家之索。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太宗固与之言,竟不之答。时后兄无忌,夙与太宗为布衣之交,又以佐命元勋,委以腹心,出入卧内,将任之朝政。后固言不可,每乘间奏曰:“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诫。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太宗不听,竟用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吏部尚书、右仆*。后又密遣无忌苦求逊职,太宗不获已而许焉,改授开府仪同三司,后意乃怿。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阙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②。魏徵谏曰:“昔汉明帝时,将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于先帝子乎!’然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差,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徵,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徵宅以赐之。八年,从幸九成宫,染疾危惙。将大渐③,与太宗辞诀,曰:“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十年六月己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有删改)

〔注〕①牝鸡:母鸡。②长公主:古代皇帝册封自己的姐妹为长公主。资送:嫁妆。③大渐:病危,处于弥留之际。

15.下列各项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司:掌管。

B.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                 豫:参与。

C.后又密遣无忌苦求逊职。                   逊:谦逊。

D.改授开府仪同三司,后意乃怿。             怿:欢喜。

1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B.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C.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D.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孙皇后爱好读书,知书达理。她谨遵礼法,受太宗礼遇。太宗想和她讨论赏罚之事,她认为妇人不可参与政事,拒绝回应太宗所谈话题。

B.长孙皇后谨慎自律,极力抑制外戚。她吸取汉朝吕家、霍家的前车之鉴,不愿自家兄弟子侄遍布朝廷,曾想方设法推脱了兄长的宰执之任。

C.长孙皇后为人大度,敬重正直大臣。魏征曾建言减少她亲生女儿长公主的嫁妆,她不仅不生气,还私自派遣使者赏赐魏征,表彰他的正直。

D.长孙皇后节俭朴素,反对铺张浪费。她在世时所穿衣物所用物品,仅仅够用就行;临死前还向太宗表明节俭下葬之愿,不想劳费天下百姓。

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

(2)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

【回答】

15.C

16.A

17.C

18.(1)长孙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太宗特别钟爱她,等到将要出嫁,皇帝敕令主管部门(主管官员)嫁妆比长公主多一倍。

(2)采纳忠言,百姓(社会)就会安宁;阻塞(拒绝)忠言,政事就会紊乱。衷心希望陛下清楚明白这个道理,那么天下人将幸运之极。

【解析】

试题分析:

1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C项,“后又密遣无忌苦求逊职”中的“逊”如解释为“谦逊”,就与后面的“职”不搭配;根据前文“时后兄无忌,夙与太宗为布衣之交,又以佐命元勋,委以腹心,出入卧内,将任之朝政。后固言不可”,后文“太宗不获已而许焉,改授开府仪同三司,后意乃怿”,可以得知长孙皇后不愿让哥哥*厚禄,故“逊”应解释为“辞让、退让”。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比如本题就可以采取课内知识迁移法解决。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如本题C项根据语境“逊”,辞让,退让。

1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大意,“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这句话的大意是:妾活着既然没有对时世有益,现在死了也不能厚葬。况且葬就是藏,是想让人看不见。自古圣贤的人,都崇尚节俭薄葬。只有无道的乱世,才大起山陵,劳动耗费天下人,被有见识的人嘲笑。然后再根据句中的一些断句标志进行断句,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名词(包括专有名词)、动词进行断句,比如“妾”“葬者”“圣贤”“无道之世”“有识者”,动词“生”“死”“费”“藏”“不见”“崇”“ 起”,被动句“为……笑”。“且”是断句标志。“大起山陵”的主语是“无道之世”而非“世(人)”。断完之后还要重新读一遍,看有无讲不通的地方或者违反情理的地方。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名词(包括专有名词)、动词进行断句,比如“妾”“葬者”“圣贤”“无道之世”“有识者”,动词“生”“死”“费”“藏”“不见”“崇”“ 起”,被动句“为……笑”。“费”指花费、浪费,当属上,“且”是断句标志。“大起山陵”的主语是“无道之世”而非“世(人)”。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魏征曾建言减少她亲生女儿长公主的嫁妆,她不仅不生气,还私自派遣使者赏赐魏征”说法有误,原文为“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徵宅以赐之。”因此她女儿应是“长乐公主”;且不是“私自派遣使者”。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如本题C项皇后女儿应是“长乐公主”;且不是“私自派遣使者”。

18.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出降”,出嫁‘“所司”,主管部门(主管官员);“倍于”,比……多一倍。第二句中,“俗”,百姓(社会);“杜”,阻塞(拒绝);“详” 清楚明白。同时要关注句中的人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比如“后”“长乐公主”“太宗”“陛下”“天下”。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比如“后”“长乐公主”“太宗”“陛下”“天下”。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唐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长安人,是隋朝右骁卫将*长孙晟的女儿。长孙皇后小时候喜欢读书,即使匆忙之中也一定遵循礼仪规则。生*朴素节俭,凡是所穿衣服所用物品,只取所需罢了。太宗很是礼遇她,常和她讨论到赏罚的事情,皇后回答说:“母鸡在清晨打鸣,这个家庭就要破败。我是妇道人家,怎么敢干预听闻国家政事呢?”太宗一定要和她说,皇后最终没有回答他。当时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一直与太宗是布衣之交,又是辅佐太宗的开国元勋。太宗把他当做心腹,让他在寝宫出入,准备把朝政托付给他。皇后坚决不同意,经常利用机会奏报说:“我已经是皇后,尊贵已极,实在不愿兄弟子侄出现在朝廷上。汉代的吕家霍家,可以作为深刻的教训。我只愿圣朝不要让我的哥哥成为宰相。”太宗不听,最终任命长孙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吏部尚书、右仆*。皇后又私下让长孙无忌苦苦请求辞职,太宗不得已同意了,改授长孙无忌开府仪同三司,皇后才感到欢喜。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对皇后说:“东宫器用缺少,想奏请添置。”皇后不听,对太子说:“作为太子,所担忧的应是品德没有养成,美名没有远扬,怎么担忧器具物品缺少呢!”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太宗特别钟爱她,等到将要出嫁的时候,皇帝命令有关部门准备的嫁妆比长公主多几倍。魏徵劝谏说:“昔日汉明帝时,将封赏皇子,皇帝说:‘我的儿子怎么能同先帝的儿子一样呢!’我们称呼长公主,确是因为她比公主尊贵,感情虽有差别,道义上却无等级区别。如果让公主礼超过了长公主,道理上恐怕不行,希望陛下三思。”太宗退朝以后把他的话告诉了皇后,皇后叹息说:“曾经听说陛下重用魏徵,却不知道其中缘故。现在听了他的劝谏,确实是一个能用道义限制主上私情的大臣,他可以称得上是正直社稷之臣。忠言逆耳利于行,如果皇帝采纳忠言,那么社会(百姓)就会安宁;如果皇帝拒绝忠言,那么朝政就会紊乱。衷心希望陛下清楚地明白这个道理,那将是天下幸事。”皇后因此请求派遣中使带了五百匹帛,到魏徵家来赏赐给他。贞观八年,皇后跟随太宗来到九成宫,染病生命垂危。即将离世,与太宗告别说:“妾活着既然没有对时世有益,现在死了也不能厚葬。况且葬就是藏,是想让人看不见。自古圣贤的人,都崇尚节俭薄葬。只有无道的乱世,才大起山陵,劳动耗费天下人,被有见识的人嘲笑。只请求就着山形埋葬我,不用起坟,不用棺材,所必需的器物服饰,都用树木泥瓦,节俭送终,这就是您不忘我了。”贞观十年六月二十一日,皇后在立政殿过世,那时年龄三十六岁。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