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允则,字垂范,太原府盂县人,少以材略闻。太平兴国七年,幽蓟还师,始置榷场于静...

来源:语文精选馆 1.04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允则,字垂范,太原府盂县人,少以材略闻。太平兴国七年,幽蓟还师,始置榷场于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允则,字垂范,太原府盂县人,少以材略闻。太平兴国七年,幽蓟还师,始置榷场于静戎*,允则典其事。还,使河东 决系囚,原治逋欠。又使荆湖察官吏,与转运使检视钱帛、器*、刑狱,遂擢*门祗候。浚为京师诸河,创水门、郑州水硙。累迁供备库副使、知潭州。初,马氏暴敛,州人出绢,谓之地税。潘美定湖南,计屋输绢,谓之屋税。营田户给牛,岁输米四斛,牛死犹输,谓之枯骨税。民输茶,初以九斤为一大斤,后益至三十五斤。允则请除三税,茶以十三斤半为定制,民皆便之。湖湘多山田,可以艺粟,而民惰不耕。乃下令月所给马刍,皆输本*,繇是山田悉垦。湖南饥,欲发官廪先赈而后奏,转运使执不可,允则曰: 须报逾月,则饥者无及矣。 明年荐饥,复欲先赈,转运使又执不可,允则请以家资为质,乃得发廪贱粜。 迁洛苑副使、知沧州。允则巡视州境,浚浮阳湖,葺营垒,官舍间穿井。未几, 契丹 来攻,老幼皆入保而水不乏,斫*代*,契丹遂解去。真宗复召谓曰: 顷有言卿浚井葺屋为劳民者,及契丹至,始见善为备也。 契丹通好,徙知瀛州, 上言朝廷已许契丹和议但择边将谨誓约有言和好非利者请一切斥去真宗曰兹朕意也 迁西上*门副使。何承矩为河北缘边安抚、提点榷场,及承矩疾,诏自择代,乃请允则知雄州。岁修 禊事 ,召界河战棹为竞渡,纵北人游观,潜寓水战。 上元旧不燃灯,允则结*山,聚优乐,使民夜纵游。天禧二年,以客省使知镇州,徙潞州。仁宗即位, 康州防御使。天圣六年,卒。

(选自《宋史 •李允则传》,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上言 /朝廷已许/契丹和议/但择边将/谨誓约有言/和好非利者/请一切斥去/ 真宗曰/兹朕意也

B 上言 /朝廷已许契丹和议/但择边将/谨誓约/有言和好非利者/请一切斥去/ 真宗曰/兹朕意也

C 上言 /朝廷已许/契丹和议/但择边将/谨誓约/有言和好/非利者/请一切斥去/ 真宗曰/兹朕意也

D 上言 /朝廷已许契丹和议/但择边将/谨誓约有言/和好非利者/请一切斥去/ 真宗曰/兹朕意也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B 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C 禊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风俗,农历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D 领,兼任。汉代以后,让官员兼理职位相当的其他职务,称为 “领”,也称“录”。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允则进入仕途,展现卓越才能。他判决久拖未决的案件,检视钱帛、器*、刑狱,疏浚治理京城各河道,创制水门和郑州水磨,得到朝廷提拔。

B 李允则体恤百姓,变革伤民旧规。他请求革除原来不合理的地税、屋税、枯骨税,并将茶叶的一大斤改成十三斤半,百姓的负担因此大为减轻。

C 李允则防患未然,化解契丹攻势。他提前修葺营垒、在官舍间开凿水井,契丹来犯时, 老幼得以保护自己且不缺水,通过凿*代*,将敌击退。

D 李允则政绩卓著,受到皇帝器重。他处理契丹事务的方法和建议得到皇帝肯定;何承矩因病不能处理政事,皇帝便直接下诏让李允则担任雄州知州。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荐饥,复欲先赈,转运使又执不可,允则请以家资为质,乃得发廪贱粜。

2)顷有言卿浚井葺屋为劳民者,及契丹至,始见善为备也。

【回答】

1 B

2 D

3 D

4 1)第二年连续发生饥荒,他又要开仓放粮赈济饥民,转运使又坚决不同意,李允则就请求用家里的财产作抵押,这样才得以开仓贱价卖粮赈济饥民。

2)不久之前有说您凿井修屋使百姓劳苦的,等到契丹来侵犯时,才知道你这是善于做周全的准备啊。

【分析】

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契丹和议”是“许”的具体内容,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 AC

“谨誓约”的意思是“谨守盟约”,主语省略,“谨”,形容词用作动词,谨守,“誓约”为“谨”的宾语,句意完整,单独成句,排除选项 D

故选 B

句子翻译: 他上书说: “朝廷已同意与契丹议和,即要选择好镇守边关的将领,谨守盟约,对于那些认为不应当与契丹议和的人,请都罢去。”真宗说:“这也是我的意思。”

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 “让官员兼理职位相当的其他职务,称为‘领’”错误。“领”是高阶官员兼任低阶职务。

故选 D

3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D. “直接下诏”错误。由原文“何承矩为河北缘边安抚、提点榷场,及承矩疾,诏自择代,乃请允则知雄州”可知,何承矩任河北缘边安抚、提点榷场,在他病时,皇上令他自己择人代理公务,他上书请让李允则知雄州。由此可知,原文是皇上令他自己择人代理公务,而不是“皇帝便直接下诏让李允则担任雄州知州”。

故选 D

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

1 )荐饥:发生饥荒。执:坚决。质:抵押。发:打开。廪:粮仓。贱粜:贱价卖粮。

2 )顷: 不久。葺:修葺。劳:使 ……劳苦。始:才。善:善于。备:准备。

【点睛】

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 直译 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 字字落实 ,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 直译为主 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达到 字字落实 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 直译为主 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 意译为辅 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李允则,字垂范。太原府盂县人,小的时候因才华出众而闻名。太平兴国七年,幽蓟撤兵,并开始在静戎*设置榷场,李允则被任命掌管榷场之事。回京之后,又奉命出使河东路,审判刑狱案件,这些都是原来未能解决的案件。又出使荆湖路,考察官吏之政绩,与转运使一同检查钱帛、器*、刑狱之事,之后被提升为*门祗候。负责治理、疏通京师附近各河道,首创了水门和郑州水磨。一步步升迁到供备库副使、潭州知州。当初,马氏割据湖南时横征暴敛,要潭州人纳绢,叫作地税。潘美统管湖南时,要百姓按房屋纳绢,叫作屋税。营田户养牛要交纳牛钱,每年交纳米四斛,牛死以后还要照交不误,叫作枯骨税。百姓交纳茶叶,开始以九斤为一大斤,后来增加到三十五斤为一大斤。李允则上书请求废除这三种税,茶叶规定以十三斤半为定制,这样百姓负担减轻多了。湖南大多是山田,可以种植粟,但这里的人都很懒惰,不愿耕种。于是李允则下令农户每月要交纳马草,且只准交马草,不准用其他的代替,这样山田都得到了开垦。湖南发生饥荒,李允则想先将官仓的粮食发放赈济饥民后再向朝廷奏报,转运使坚决不同意。李允则说: “如果先奏报,等朝廷批准后再发放粮食,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样饥民都要被饿死了。”第二年连续发生饥荒,他又要开仓放粮赈济饥民,转运使又不同意,李允则就要求以他家里的财产作抵押,这样才得到转运使批准开仓贱价卖粮赈济饥民。升迁任洛苑副使、沧州知州。李允则在州内到处巡视,又整治、疏通浮阳湖,修葺营垒,开挖水井。不久,契丹兴兵来犯,老少之人都入住营垒而用水却不缺乏,又凿*代*,攻击敌人,契丹只好撤退了。宋真宗又召李允则回京,对他说:“以前有人说你凿井修屋是劳民伤财,等到现在契丹来侵犯时,才知道你这是善于做周全的准备啊。”与契丹停罢战争,两相修好,李允则即调任瀛州知州,他上书说:“朝廷已同意与契丹议和,即要选择好镇守边关的将领,谨守盟约,对于那些认为不应当与契丹议和的人,请都罢去。”真宗说:“这也是我的意思。”迁任西上*门副使。何承矩任河北缘边安抚、提点榷场,在他病时,皇上令他自己择人代理公务,他上书请让李允则知雄州。每年做禊事,李允则召集界河的战船进行竞渡比赛活动,让当地人游览观看,同时将有关水战的事暗寓其中以教导人们。雄州一带过去在上元节时都不燃灯赏玩,李允则在山上张灯结*,派伶官表演歌舞,让人们彻夜游玩。天禧二年,以客省使身份管理镇州,又迁任潞州。仁宗即位后,兼任康州防御使。天圣六年去世。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