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文,完成小题。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

来源:语文精选馆 1.32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文,完成小题。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文,完成小题。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 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苏武传.节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B.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C.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D.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            除:殿阶

B.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              过:过错

C.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成就:栽培

D.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让:责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陵劝降采用文雅的方式,在饮酒叙谈之中,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B.李陵劝降采用攻心法,先以苏武父兄之死指出汉朝的薄情,再披露苏武家庭的悲剧,又以人生苦短,应享受荣华富贵相劝,最后指出汉朝法令无常,即使回去也难保身家平安。劝降内容经过深思熟虑,显得理由充分,说服力强。

C.面对李陵的劝降,苏武全然不为所动,在恭敬中现冷峻,表现出立场坚定、大义凛然的品格。

D.李陵劝降最后反被苏武的正义所感,羞愧难当,更衬托了苏武高大的忠义形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2)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回答】

1.C

2.B

3.B

4.(1)臣子侍奉君主,就像儿子侍奉父亲一样,儿为父死,不会有怨,请你不要再说了。

(2)苏武被扣留匈奴共十九年,壮年出使,等回国时,头发和胡须都已变白了。

【分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这句话的含义是“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陛下”“春秋”“法令”“大臣”等,然后依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大臣亡罪夷灭者”是定语后置句,即“亡罪夷灭的大臣”,故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子卿”指“苏武”,可译为“你”,是“尚复谁为”的主语,故断在下一句中,这排除A项,故选C项。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B项,“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过”如解释为“过错”,在语法上讲不通。从语境来看,李陵先说自己投降时的心境,“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接着说“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意思是“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呢”,“过”应解释为“超过”。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B项,“又以人生苦短,应享受荣华富贵相劝”不当,文中说的是“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意思是“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而且李陵是以老朋友叙旧的方式进行的,而且以切身体会说明最初与苏武颇有同感,着重于从感情上去软化苏武,。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事”,动词,侍奉;“犹”,像;“为”,为了;“亡”同“无”;“恨”,遗憾;“愿”,希望。第二句,“武留匈奴”,被动句,动词本身表被动,“留”即“被扣留”;“凡”,共;“岁”,古今异义,年;“以强壮”,在壮年;“及”,等到;“还”,回来。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