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各题。魏晋新风李泽厚内的追求是与外的否定连在一起的,人的觉醒是在对旧传统旧信仰旧价值旧...

来源:语文精选馆 3.38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各题。魏晋新风李泽厚内的追求是与外的否定连在一起的,人的觉醒是在对旧传统旧信仰旧价值旧...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各题。

魏晋新风

李泽厚

内的追求是与外的否定连在一起的,人的觉醒是在对旧传统旧信仰旧价值旧风习的破坏、对抗和怀疑中取得的。“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与儒家教义显然不相容,是对抗着的。曹氏父子破坏了东汉重节*伦常的价值标准,正始名士进一步否定了传统观念和礼俗。但“非汤、武而薄周、孔”,嵇康终于被杀头,可见思想对立和争斗之改变。从哲学到文艺,从观念到风习,看来是如此狂诞不经的新东西,毕竟战胜和取代了一本正经却更加虚伪的旧事物。人在这里不再如两汉那样以外在的功业、节*、学问,而主要以其内在的思辨风神和精神状态,受到尊敬和顶礼。是人和人格而不是外在事物,日益成为这一历史时期哲学和文艺的中心。

当然,这里讲的“人”仍是有具体社会*的,他们即门阀士族。由对人生的感喟咏叹到对人物的讲究品评,由人的觉醒意识的出现到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正以门阀士族的*制度和取才标准为中介。后者在将这一着眼点转向人的内在精神的社会氛围和心理状况上,有直接的关系。自曹丕确定九品中正制度以来,对人的评议正式成为社会、*、文化谈论的中心。又由于它不再停留在东汉时代的道德、*守、儒学、气节的品评,于是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分、能力便成了重点所在。总之,不是人的外在的行为节*,而是人的内在的精神*(亦即被看做是潜在的无限可能*),成了最高的标准和原则。完全适应着门阀士族们的贵族气派,讲求脱俗的风度神貌成了一代美的理想。不是一般的、世俗的、表面的、外在的,而是表达出某种内在的、本质的、特殊的、超脱的风貌姿容,才成为人们所欣赏、所评价、所议论、所鼓吹的对象。

这当然反映在哲学——美学领域内。不是外在的纷繁现象,而是内在的虚无本体,不是自然观(元气论),而是本位论,成了哲学的首要课题。只有具备潜在的无限可能*,才可发为丰富多样的现实*。外在的任何功业事物都是有限和能穷尽的, 只是内在的精神本体,才是原始、根本、无限和不可穷尽的,有了后者才可能有前者。而这陆探微便正是“穷理尽*,事绝言象”的。反过来,也可说是,要求树立一种表现为静(*、本体)的具有无限可能*的人格理想,其中蕴涵着动(情、现象、功能)的多样现实*。“言不尽意”“气韵生动”“以形写神”是当时确立而影响久远的*艺术美学原则。它们的出现离不开人的觉醒这个主题,是这个“人的主题” 的具体审美表现。人的主题是封建前期的文艺新内容,文的自觉则是它的新形式。两者的密切适应和结合,形成这一历史时期各种艺术形式的准则。以曹丕为最早标志,它们确乎是魏晋新风。

(选自《美的历程》,有删改)

6.下列各项中,其*质不属于原文所论的魏晋新风的一项是(    )

A.晋朝的何曾以维护“名教”为追求,上书司马氏杀死他认为“纵情背礼败俗”的阮籍。

B.嵇康等人惧早死、求长生、服丹*,饮酒任*,高谈老庄,既纵情享受又满怀哲言。

C.有些人无显赫的功勋,无可称道的节*,但以其个体人格本身成为人们的理想和榜样。

D.《世说新语》记录的有些人扪虱而谈、辩才无碍、言行脱俗、风貌漂亮并有内在智慧、高超精神、脱俗品格。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的觉醒是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人的内在追求的外在表现,是在怀疑、对抗和破坏中获得的。

B.魏晋时哲学和文艺的中心不是外在的功业、节*、学问等,而是内在的才情、格调等。

C.以门阀士族的*制度和取才标准为中介的门阀士族在魏晋时期追求人的存在和风貌。

D.从哲学——美学领域分析,人外在的任何功业事物都是有限的,只有精神才是无限的。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两句诗表现了当时人们在思想上的觉醒,这种做法体现出了与儒家教义的对抗。

B.魏晋时期的魏晋新风是新生事物,表现的形式十分狂诞不经,但这种形式取代了之前所有一本正经的事物。

C.魏晋新风的最高标准和原则是讲究人的内在精神*,讲究脱俗的风度神貌,这完全适应门阀士族的贵族气派。

D.人的主题和文的自觉的密切适应结合成为魏晋时各种艺术形式的准则,形成以曹丕为最早标志的魏晋新风。

【回答】

6.A

7.C

8.B

【解析】

6.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质不属于原文所论的魏晋新风的,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原文第二段中有“总之,不是人的外在的行为节*,而是人的内在的精神*……所鼓吹的对象”。A项说何曾上书杀死他认为败俗的阮籍,无法体现此点。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选项A结合原文第二段中有“总之,不是人的外在的行为节*,而是人的内在的精神*……所鼓吹的对象”,说何曾上书杀死他认为败俗的阮籍,无法体现此点。

7.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选项C结合原文“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的意思是追求人存在的风貌,而不是“存在和风貌”,“追求人的存在和风貌”错误。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结合原文“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的意思是追求人存在的风貌,而不是“存在和风貌”,“追求人的存在和风貌”错误。

8.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B项“取代了之前所有一本正经的事物”说法绝对,文中说的是“战胜和取代了一本正经却更加虚伪的旧事物”,意思是取代的事物是看起来一本正经却更加虚伪的。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B结合原文内容“从观念到风习,看来是如此狂诞不经的新东西,毕竟战胜和取代了一本正经却更加虚伪的旧事物”可知,“取代了之前所有一本正经的事物”说法绝对。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型:选择题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