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壮,将游宦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

来源:语文精选馆 2.66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壮,将游宦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壮,将游宦四方,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恻然感之,乃相约早退,为闲居之乐。故子瞻始为凤翔幕府,留诗为别,曰“夜雨何时听萧瑟”。其后子瞻通守余杭,不见者七年。熙宁十年二月始复会于澶濮之间相从来徐留百余日时宿于逍遥堂追感前约为二小诗记之。                         (选自苏辙《逍遥堂会宿二首》诗序)

16.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分)

 熙 宁 十 年 二 月 始 复 会 于 澶 濮 之 间 相 从 来 徐 留 百 余 日 时 宿 于 逍 遥 堂 追 感 前 约 为 二 小 诗 记 之。

17.写出苏轼思念弟弟的一首词的篇名。苏辙读韦苏州诗为什么“恻然感之”?(2分)

【回答】

16.熙宁十年二月/始复会于澶濮之间/相从来徐/留百余日/时宿于逍遥堂/追感前约/为二小诗记之。(3分)

17.《水调歌头·中秋》(答出词牌名即可,如答《水调歌头·离别一何久》、《沁园春·孤馆灯青》等亦可)苏辙和兄长苏轼感情深厚,想到即将和兄长分别,不能在风雨之夜联床共语,心中充满惆怅,因此读韦苏州的诗有同感。(2分)

【解析】

16.

试题分析: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题中,“熙宁十年二月”表时间,其后应停顿。动词“会”的补语是“于澶濮之间”其后应停顿。动词“来”的补语是“徐”(地名),其后应停顿。动词“留”的补语是“百余日”(表时间长短),其后应停顿。动词“宿”的补语是“于逍遥堂”,其后应停顿。动词“追感”的宾语是“前约”其后应停顿。动词“为”的宾语是“二小诗”,此动宾短语作动词“记”的状语,“记”的宾语是“之”,其后应停顿。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

试题分析:此题有两问,回答第一问主要靠平时的记忆;回答第二问,要先读懂前面的文段,然后在文段中筛选相关内容。文段中,苏轼“恻然感之”是在他读韦苏州诗,至“安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之时,联想到他在期弟子瞻始为凤翔幕府时,曾留诗为别,其中有“夜雨何时听萧瑟”句,于是读韦诗时引起共鸣。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层级为A。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知识点:古代应用公文类(含奏议 序跋 赠序 铭文 祭文等)

题型:语言表达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