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疯魔不哲学》经典语录

来源:语文精选馆 1.17W
《不疯魔不哲学》经典语录

本书中,清华大学哲学女博士以清新健雅的笔法写了历史上最著名的二十余位哲学家的生平传记和代表哲学思想,把一个个遥远生疏的面孔拉到读者面前,鲜活,生动,触手可及。本书是作者在豆瓣网、人人网爆红哲学贴、分享量过200,000次的《哲学十二钗》的集结,并依旧采取《哲学十二钗》的纪传体编排方式,分为正册和副册。正副册的划分依据各钗的思想魅力与影响力。每一“钗”或是一位哲学家(如《毒舌男叔本华》),或是一双哲学家(如《雌雄大侠波伏娃与萨特》),或是某个哲学流派(如《丐帮哲学家:犬儒学派》)。本书还设置了编年体的编排,这种叙述方式按照时间顺序和哲学流派的划分,有助于大致把握了哲学史的发展脉络。作者笔下的尼采、叔本华亲切得就像隔壁邻居家的二小子,语言鲜活得就像刚逮来的一筐活蹦乱跳的鱼。就像网友所有:“哲学唯独在楼主这里生动了起来。”在欢乐快意之余,并不失*和权威。


经典语录

其实,你我应该庆幸,我们都还年轻,世间七苦之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我们未曾全部遭遇,到目前为止最大的不幸也无非是失恋挂科木有妹纸。

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其实就是三种理论的混合物:柏拉图的理念论,康德的“物自体”理论与印度佛教的智慧。西方哲学从苏格拉底开始,就提倡理*,黑格尔将理*主义推向了极致。在讲究理*主义的西方哲学界,叔本华的唯意志论甫一出场,根本得不到任何重视。然而,1848年欧洲*失败后,人们的价值观幻灭了,理*主义灰飞烟灭,绝望和忧郁的唯意志论闪亮登场,哲学开始在理*背后发现本能,发现欲望,一种崭新的哲学精神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

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小人。培根,这位卑鄙的伟人,向我们诠释了歌德的一句话:“一个人的缺点来自于他的时代,他的优点和伟大却属于他自己。”还*了《尚书》里的一句至理名言:“知之易,行之难。”

爱情很难彻底纯粹,于是痴男怨女们沉浸在别人的故事中,幻想着那千万分之一的纯粹能幸运地降临在自己身上。

尽管尼采和叔本华都认为人生就是悲剧,但二者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却不一样,叔本华付诸于消灭意志,尼采付诸于强力意志,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于是,老舍那么个老实厚道人,因为叔本华的消灭意志,一不小心连肉身都消灭了,投湖了;我所敬仰的大师——鲁迅,无论面相还是文风都深深弥漫着悲观倾向,因为读了尼采,不再为难自己个,转而“为难”他人了:骂梁实秋骂胡适骂林语堂。

叔本华进一步指出世界就是意志,所以它充满着痛苦和狰狞。意志即是欲望,欲望总是沟壑难填。一个欲望倒下去,十个欲望站了起来。

不是妹子太物质,不是高富帅太霸道,是爱情抵不住资本的诱惑,早已异化了。

我们都是怀着浓浓的乡愁的游子,去寻找灵魂得以栖居的家园。

既然人生就是意志,意志就是斗争,意志就是痛苦,那如何消解痛苦,摆脱意志呢?叔本华提出了两条道路:一通过艺术审美来暂时遗忘痛苦;二通过理论和行动彻底摆脱痛苦。在意志和表象之间有一个中介:理念,而认识理念世界的方式就是艺术。通过艺术审美,人类会暂时忘掉个体的物质利益,把心灵上升到对真理的无意志高度,艺术通过瞬间表现永恒和普遍来减轻人生的痛苦,在艺术的诸多表现形式中,音乐首推第一。音乐直接复制意志,它是意志的直接写照:“音乐绝不是表现着现象,而只是表现一切现象的内在本质,只表现着意志本身。”叔本华的音乐观到后来深深影响了瓦格纳和尼采。

“世界是我的表象”。在叔本华看来,整个世界首先是作为人类的印象而存在,对人而言,直接存在的不是这些事物本身,而是人们对事物的印象,花非花,雾非雾,人们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花与雾。然而,在所有的表象之后,还有另外一种东西,这个东西老宅男康德称之为“物自体”,“现象”能为人所感知,而“物自体”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叔本华进一步指出,这种“物自体”就是“意志”,“所有生物都依赖它而出生,依赖它而生活,伴随它直到死亡,直到他们加快步伐”。这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意志的客体化,好比牙齿食道肠子是客体化的饥饿,生殖器官是客体化的*,意志总要把自己表现为可见的世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