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英时经典语录

来源:语文精选馆 3.49W
余英时经典语录

余英时,1930年生于天津,原籍安徽潜山,当代华人世界著名历史学家、汉学家。*新亚书院文史系首届毕业生,哈佛大学史学博士  ,先后师从钱穆、杨联升二位先生  。**研究院院士、美国哲学学会院士。  曾任密歇根大学副教授、哈佛大学教授、耶鲁大学讲座教授、普林斯顿大学校聘讲座教授、康奈尔大学第一任胡适讲座访问教授和新亚书院院长兼*中文大学副校长。 

著有《汉代中外经济交通》《历史与思想》《史学与传统》《*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文化评论与*情怀》《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士与*文化》《*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朱熹的历史世界》、《方以智晚节考》《论戴震与章学诚》等。  2006年,余英时荣获有“人文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2014年荣获唐奖首届汉学奖。 


经典语录

凤泊鸾飘廿九霜,如何未老便还乡。 此行看遍边关月,不见*南总断肠。

我曾听到不少人说,21世纪*即将成为科技大国,因为*人既聪明,又灵巧,特别在技术方面确实具有无穷的潜力。我没有理由怀疑这一说法,而且已有不少事实在支持着这个推断。但是我总想问一个问题:即使这一天到来了,*人便真的感到完全满足了吗?科技彻头彻尾是西方文化的产品,而且毫无可疑是从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中转出来的。难道*人百年以来追求的仅仅是魏源所谓“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一件事吗?

一弯残月渡流沙,访古归来兴倍赊。 留得乡音皤却鬓,不知何处是吾家。

今天*一般*的精神饥渴所达到的深度和广度,真可谓史无前例了。精神饥渴只有精神食粮才能解救。在过去,这是儒、释、道三教所负担的任务。今天姑不论支离破碎的三教已自顾不暇,即使完整,恐怕也不足以应付这全新的精神危机。知识分子虽然“洋话语”五*斑,但这种局势却不是花言巧语所能化解得了的。

林纾的愤怒起于他深信*大学师生“覆孔孟、铲伦常”之举足以败坏人心,使“*之命如缕丝”。从此以后,五四运动破坏了*的旧道德,几乎成了保守主义者的共同看法。

总结地说,在*现代史上,五四是价值观念转变的关键时代。这是由于知识分子自动自发并且有意识有系统地进行了“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巨大努力。五四的知识分子不但彻底冲击了传统的价值系统,而且也引进了许多新的价值,如*、科学、自由、*之类。这些新的价值在七十多年之后仍然是*大陆知识分子追求的目标。五四以来新价值尽管名目繁多,但从根源上说,都可以归系到一个中心价值上,即个人的自作主宰;这是从谭嗣同、梁启超到蔡元培、早期的鲁迅和陈独秀、胡适等所共同提倡的。然而这决不是说,他们所向往的是西方式的个人主义,而置国家民族的大群于不顾。相反地,他们都是在建立新的群体秩序这一大前提之下,倡导个*解放、个人自主的。

尽管二十九年后化鹤归来,发现‘城郭如故*非”,我的“*情怀”不但未曾稍减,似乎反而与日俱增。正因如此,我才不能忘情于故国,而往往要以世外闲人,与人话国事,说些于己无益而又极讨人嫌的废话。我曾屡次自戒,而终不能绝。

“致良知”之教以唤醒社会大众的良知为主要的任务,所以我称之为“觉民行道”。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废除相职,从此“士”在朝廷上便失去了一个权力的凝聚点,即使仅仅是象征*的。……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废丞相始也”。

宋代朝廷对进士又特别尊重,故有“焚香礼进士”之说。“民”成为“进士”之后自然会发展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这是宋代出现“士以天下为己任”意识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他们已自认为是*主体,不仅是文化主题或道德主体而已。

一生为故国招魂,当时捣麝成尘,未学斋中香不散。万里曾家山入梦,此日骑鲸渡海,素书楼外月初寒。

从社会史的观点看,五四以后*传统的民间社会正开始向现代的公民社会转化;*人的价值观念也在随着这个转化而不断的调整。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