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来源:语文精选馆 2.63W

问题详情: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B.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D.秦王还柱而走

9.下列句子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     )(3分)

A.以其所奉*囊提轲            提:掷击

B.荆轲废                      废:倒下

C.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函:用匣子装

D.秦武阳*变振恐,群臣怪之    怪:认为……奇怪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B.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C.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D.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击筑:筑是*古代传统弦乐器,形似琴,有十三弦,弦下有柱。起源于楚地,其声悲亢而激越,在先秦时广为流传。

B.九宾: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C.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法,是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D.变徵、羽声:我国五声音阶中五个不同音的名称宫声、商声、角声、变徵、羽声

12.易水诀别的描写烘托了慷慨悲壮的气氛。写荆轲“终以不顾”,意在表现他(  )(3分)

A  虽然内心激动,但不作女儿态。

B  不忍心看“士皆垂泪而泣”的场面。

C  怀恨太子丹疑心他有悔改,故忿忿而走。

D  意志坚定,态度坚决,义无返顾。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5分)

②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首揕之。(5分) 

【回答】

A    9、C用匣子    10、B    11、D是徵,不是变徵      12、D

①句式1分,“白衣冠”1分,大意3分;②“把”“揕”各1分,大意3分。 

知识点:历史事件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