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8分)鹧鸪天  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元代)魏初去岁今晨却到家,今年相望...

来源:语文精选馆 1.88W

问题详情:

12.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8分)鹧鸪天  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元代)魏初去岁今晨却到家,今年相望...

12.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8分)

鹧鸪天   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

(元代)魏初

去岁今晨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释】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综观全词,“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词中用了哪种手法写“心事”?(5分)

                                                                            

                                                                            

(2)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三句在景物的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

                                                                            

                                                                            

【回答】

12.(1)想家,想与家人团聚,安享天伦之乐;厌倦奔波与飘泊(仕途),希望归隐田园。

  用去年团圆的欢乐与今年分离的痛苦作对比写“心事”;用“两鬓秋霜细有华”“儿女团圆夜煮茶”的细节写“心事”;通过写归鸦反衬自己的不归,来写“心事”。(答成写景烘托心事也可)

(2)动静结合,“山”、“水”、“霞”、“林”是静景,“归鸦”是动景;通过写黄昏明丽的景物来渲染气氛;写景由远及近。

【解题思路】:做此词时,魏初正在宦游的路上。为了仕途,他不得不背井离乡,抛家别眷。常年在外,哪有不想家、不想妻子儿女的呢?这首词感情真挚、细腻,首句“去岁今晨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就给全词定下一个愁苦低沉的基调,想家之情溢于言表。

词中写心事采用了三种方式:“去岁到家”的欢乐与“今年相望”的痛苦两相对比,道出心事;“两鬓秋霜细有华”看似平淡,却渗透着“亲情萦绕心头,催人易老”的伤感。“儿女团圆夜煮茶”一语传神,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阖家围炉欢聚的温馨场景,用细节道出了心事;“满林残照见归鸦”用鸦之“归”暗点出人之“不得归”,用反衬的手法写心事。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夕阳残照,“鸦归巢”与“人离家”的凄清图画

【赏析】作此词时,魏初先生正在宦游的路上。为了仕途,他不得离乡背井,抛家别眷。常年在外,哪有不想家、不想妻子儿女的呢?尤其是在某些特定的日子——魏太太的生日!于是,魏先生写下了这首感情深挚、细腻的词。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未说“今年”,先忆“去岁”,这是因为去年的今天很快乐,也很难得——词人恰好赶在太太过生日的时候回到了家。何以知道它难得?因为此前此后若干年里的今天,词人都不在家。何以知道此前此后若干年里的今天,词人都不在家?因为他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今年相望“又”天涯。这个“又”字是要重读的,别看它只是个极普通的虚字,却已把“去岁”之前若干年里“今辰”的“天涯”“相望”都隐含在内,这叫做“加倍法”。本来,“去岁今辰到家”与“今年相望天涯”对举,哀乐参半;但次句加了这个“又”字,就变成了“去岁今辰到家”和“历年相望天涯”的比较,会少离多,词的基调由此一锤定音,愁苦而低沉了。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这两句看似平列,其实却是因果关系:由于“一春”都在想“心事”,没有一刻空闲,所以“两鬓”已有些花白,像是点点“秋霜”。“心事”指什么?当是想家,想安享家庭生活的天伦之乐。念兹在兹的亲情日日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催人易老,鬓发哪能不斑白呢?该句语气虽然平淡,却很耐读,好像低度醇酒,入口并不浓烈,然而细斟缓酌,饮之既久,也一样醉人。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上片四句全是叙事,过片则就旅途景物略事点染,于是便有峰回路转之妙。山水相缪,馀霞成绮,落日把树林烧得通红……然而残照的逆光中竟影现出了点点“归鸦”!可见再迷人的景*在游子眼里便会成为思家情结的膨化剂。鸦而曰“归”,一“归”字大可玩味。“鸦”能“归”,人反而不能“归”,竟是人不如鸦了,岂不可怜可悯可哀可叹?这种物与人之间的“反衬法”,更显出人思家之苦。又与上文“山接水,水明霞”相反相成,共同营造了一段“聊骋望以消忧、反触目而更愁”的沉郁顿挫。

“何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栾夜煮茶?”上文已用鸦之“归”暗点了人之不得“归”,然而人虽一时不得“归”,心却在向往着那一天,于是便顺理成章地写出了全词最精*、最高潮的两句。虽然“何时”能“归”还不确定,但只要有了这份心,“归”期也就不远了:白天亲自拾掇田园,晚上阖家围炉欢聚。自食其力,共乐天伦,仅此而已!平*识,常人姿态,所以亲切动人。高明的作者往往用最简洁的笔触去勾勒最典型的场景、最重要的情节、最关键的人物,并留下一些空白,让读者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来补充。“儿女团栾夜煮茶”七字,正是这一创作法则的绝佳体现!只写“儿女团栾”,而为人父者、为人母者连同他们为人父母的乐趣,虽不言却已尽言了。读到此句,我们仿佛看见:当缀着星光的夜幔笼罩住四野的时辰,在魏先生的寒舍里,孩子们团团围在他身边,闹着嚷着要他讲故事;而魏太太则笑吟吟地陪坐在一旁作针线活儿;灶膛中燃烧着的松枝不时发出噼*的响声,火舌*着陶壶,壶嘴里喷出一缕缕茶香……不,壶嘴里喷出的不止是茶香,更有家的温暖与馨逸。一语传神,而能使人人心旌摇曳。

总之,这首词,情真意切。在这明白如话的笔墨中,洋溢着家的温暖,爱的馨逸。感人至深,令人回味,启人思索。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