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小题。沉 默梁实秋①我有一位沉默寡言的朋友。有一回他来看我,二人默对,不交一语。等到茶...

来源:语文精选馆 1.4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小题。沉 默梁实秋①我有一位沉默寡言的朋友。有一回他来看我,二人默对,不交一语。等到茶...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小题。

沉  默

梁实秋

①我有一位沉默寡言的朋友。有一回他来看我,二人默对,不交一语。等到茶尽三碗,烟罄半听,主人并未欠伸,客人兴起告辞,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话。这位朋友现在已归道山,这一回无言造访,我至今不忘。

②明张鼎思《琅琊代醉编》有一段记载:“刘器之待制对客多默坐,往往不交一谈,至于终日。客意甚倦,或谓去,辄不听,至留之再三。有问之者曰:‘人能终日危坐,而不欠伸欹侧,盖百无一二,其能之者必贵人也。’以其言试之,人皆验。”可见对客默坐之事,过去亦不乏其例。不过所谓“主贵”之说,倒颇耐人寻味。所谓贵,一定要有一副高不可攀的神情,纵然不拒人千里之外,至少也要令人生莫测高深之感,所以处大居贵之士多半有一种特殊的本领,两眼望天,面部无表情,纵然你问他一句话,他也能听若无闻,不置可否。这样的人如何能不贵?因为深沉的外貌,正好掩饰内部的空虚,这样的人最宜于摆在庙堂之上。

③謇谔之臣,骨鲠在喉,一吐为快,其实他是根本负有诤谏之责,并不是图一时之快。鸡鸣犬吠各有所司,若有言官而箝口结舌,宁不有愧于鸡犬?至于一般的仁人君子,没有不愤世忧时的,其中大部分悯默无言,但有间或也有“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人,这样的人可使当世的人为之感喟,为之击节,他不能全名养寿,他只能在将来历史上享受他应得的清誉罢了。在有“不发言的自由”的时候而甘愿放弃这一项自由,这也是个人的自由。在如今这个时代,沉默是最后的一项自由。

④有道之士,对于尘劳烦恼早已不放在心上,自然更能欣赏沉默的境界。这种沉默,不是话到嘴边再咽下去,是根本没话可说,所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众,众皆寂然,惟迦叶破颜微笑,这会心微笑胜似千言万语。古人云:“二十年不开口说话,向后佛也奈何你不得。”二十年不开口说话,也要把口闷臭,但是语言道断之后,*水澄清,心珠自理,没有饶舌的必要。基督教Carthusian教派也是以沉默静居为修行法门,经常彼此不许说话。“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⑤庄子说:“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现在想找真正懂得沉默的朋友,也不容易了。

7.文中第二段引用张鼎思《琅琊代醉编》的记载有何作用?

8.解释下列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1)在如今这个时代,沉默是最后的一项自由。

(2)这种沉默,不是话到嘴边再咽下去,是根本没话可说。

9.作者对于“沉默”有哪些主要观点?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

【回答】

7.映*上文,说明对客默坐之事不乏其例;表达对沉默“主贵”的思考,说明沉默有时是掩饰内心的空虚;引用论*,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明力。

8.(1)在*时代,沉默是仅有的自由;表达作者对现实的不满。(2)摆脱世俗的劳顿烦恼、又有看透世间一切的智慧的人,心境澄明,没有说的必要。

9.①沉默者并不代表高贵,②选择沉默或不沉默都是一种自由,③沉默是一种境界(有道之人更能欣赏沉默的境界)。

【解析】

7.

试题分析:一般写文章引用典籍能够丰富文章内容。本文考查第②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上文来看,作者写了自己与一位朋友默对的故事,明张鼎思《琅琊代醉编》记载的也是与客人“默对”的故事,并说“可见对客默坐之事,过去亦不乏其例”所以引文有对上文印*的作用。又由引文中“其能之者必贵人也”引出“不过所谓‘主贵’之说……”“因为深沉的外貌,正好掩饰内部的空虚”等论述,表达作者的思考。从论*手法上来看,属于引用论*,作用是能增强说服力。

【考点定位】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把握文章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和段落的作用。本文引用的是典籍中的史料,引用史料的作用一般有,增加文章的真实*,侧面*作者的观点,为作者的观点提供史料*,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文化内涵等。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内容就是段落大意,结构上主要看这一段在文章中的位置,如果在开头,可是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为全文奠定一种感情基调,与下文作对比,也可以是交待有关背景,与结尾呼应等;如果在中间,在结构上的作用都是过渡、承上启下;如果是在结尾,一般都是对文章的总结、深化、升华,是对全文主旨的概括。本文考查第二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8.

试题分析:本题在解答时要把句子放回到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来理解,(1)句中要注意对“这个时代”的理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从上文看“有言官而箝口结舌”“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人“只能在将来历史上享受他应得的清誉罢了”,人们有的只是“不发言的自由”,可见这是一个*的时代,人们没有发言的自由,只能保持沉默,表达的是作者深深的愤懑与不满。(2)句要注意对“这种沉默”的理解,从上文看,应是指“对于尘劳烦恼早已不放在心上”,之所以“没话可说”是因为所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下文又引入佛教和基督教的观点加以佐*,从而说明摆脱世俗烦扰的人没有必要说。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常见的命题形式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意;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意思;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的意思。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对内涵比较丰富的语句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进行分析,答题步骤:抓关键词——上下勾连;对使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语句,就要抓住它使用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答题步骤:还原手法+作用+情感(把握修辞——由表及里);对结构复杂的句子,对句子每一部分都要给以解释,答题步骤:复杂句子简单化+写关键解析+作用+情感。

9.

试题分析:本题可通读全篇,找出相关信息然后总结概括。第二段,作者由明张鼎思《琅琊代醉编》引出“主贵”之说,进而分析指出沉默有时是掩饰内心的空虚,并不代表高贵。第三段,作者写了有人“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有人选择了“沉默”这最后一项自由。第四段,作者写“有道之士,对于尘劳烦恼早已不放在心上,自然更能欣赏沉默的境界”。依据这些信息,考生可概括出*。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也是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解答时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首先要锁定答题范围,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