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吴恩裕:“歪打正着”的红学家王坚提起吴恩裕先生(1909-1979),很多人就会想到...

来源:语文精选馆 1.81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吴恩裕:“歪打正着”的红学家王坚提起吴恩裕先生(1909-1979),很多人就会想到...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吴恩裕:“歪打正着”的红学家

王坚

提起吴恩裕先生(1909-1979),很多人就会想到他的著名红学家身份。然而不为人知的是:这位“海归”*学博士从事的老本行、最为心仪的研究对象,并非红学,而是钻研了多年的拥有骄人成绩的西方*思想史。他后来一直想从红学中抽身回来,重新做他的老本行。“*”后,他确实得到了机会,可惜的是,最后他却终究未能重新回到这片园地。别人称他为“红学家”,他只是多次自嘲:“这也算是‘歪打正着’吧!”

1933年,吴思裕从清华大学哲学系毕业。1936年,他考取公费,留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吴恩裕的导师拉斯基教授,英国著名的*学家和*活动家,不但指导他完成论文,还关心他的生活、职业前途等。他在拉斯基指导下完成的博士论文《马克思的哲学、伦理和*思想》,被拉斯基誉为“我迄今见到的最短的、最好的论文之一”。1939年,他取得博士学位,拉斯基愿意为他推荐出版博士论文,并介绍他去美国任职。然而,吴恩裕却决定回国。

回国后,他在重庆*大学、*大学等校讲授西方*思想史,编写讲义,并著有多部*思想学著作。正当壮年的他意气风发,一边从事研究,一边又试图以其所学,为*的**出力。他在当时著名的《观察》周刊、《世纪评论》《东方杂志》上发表*学专论。  

1952年*学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吴恩裕作为从业者之一,显然受影响。这是他离开*思想“躲”进“红楼”的时代失背景。然而,除此之外,他作这样的选择,与他个人遭遇的不顺也不无关系。随着院系调整,他由*大学调到*政法学院,从事这门课的教学研究的条件大不如前。作为*学巨擘拉斯基的弟子,他不免有一点点心高气傲,这对他当时的处境而言并不利。

他曾经被暗中栽上“对组织不满”“有反动言论、反动活动和反动著作”等莫须有的罪名。1958年,他个人被宣布为“个人名利思想的典型”“资产阶级白专道路的代表”,他的文章《论*国家的起源问题》也受到批判。他曾经有过机会去做他的老本行,除*大学想调他外,*大学三次通过组织手续,要调他去担任专职或兼职教授。但是,他所在的学校却拒绝批准。对此,吴恩裕只得徒唤奈何。

吴恩裕在《曹雪芹丛考·自序》中有过这样的交代:《红楼梦》一书,他年轻时就读过,但兴趣并不大;只是王国维、胡适对曹雪芹的考*,才引起过他的兴趣。随着时代的变化,自己三十多年从事的*不能继续做了,心情的苦闷可知;恰好,那时周汝昌的《红楼梦新*》、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相继出版,它们引发了自己年轻时曾经有过的对曹雪芹的兴趣——于是,从1954年起,就下决心写出一本严格意义上的曹雪芹传记。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吴恩裕在干校期间,尽管一只眼睛失去了光明,但仍以熠熠生辉的目光,不光在拨弄那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残编断简时,常有惊人发现;更有意地注重实地考察,收集各种流落民间的蛛丝马迹,以期从中发现有关曹雪芹的各种陈年往事。后者,也正是吴恩裕治红学的独特之处。他珍视口头传说,*西郊的香山,*南各地,都有他为实地考察和体验而留下的脚印。他跑野外、搜资料,勤奋读书,他考*出很多曹雪芹新的生平资料,其中不少有实物为*。他所用的方法和结论,或许到现在仍有人不断质疑,如周汝昌就这样说他:“恩裕兄为探研雪芹,一腔热诚,全力以赴,世无第二人。因心太切,意太痴,遂为妄人所乘,将伪造‘资料’向他‘炫示’,吊他的胃口。他太天真,识辨力又不足,一概深信不疑,又不喜听友人忠直之言,于是在学术上受到损伤。”他对于红学界的贡献与影响,却是公认的。

研究西方*思想史的同行徐大同说:“我去吴先生家拜访近十次,每次谈得最多的,都是西方*思想史。在吴先生心目中,*思想史的地位之高,不言而喻。他在做不了老本行的情况下,没有一味地悲哀叹气,而是另辟蹊径,进入一个对他来讲属于全新的研究领域,从头开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是值得佩服的。他在困境中的坚持与开拓,体现出一个学者应有的本*。”  

(《名人传记》2012年第3期,有删改)

1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吴恩裕是一个“特殊的红学家”,因为在1949年以前,吴恩裕本来是一个成名已久的*学家,而且发表了很多著名的*学专论。

B.从*学家到红学家,吴恩裕的这种奇特经历,使读者感到了他的某种无奈,看到了他的苦闷,但同时也看到了一位学者的坚持与开拓。   

C.别人称他为“红学家”,他说“歪打正着”,含有自嘲,更主要的是含有比别人幸运的因素。

D.他研究红学的方法和结论,一直有人在质疑否定,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就认为他太天真,识辨力不足,又不听友人忠直之言,于是在学术上受到损伤。

E.文章结尾引用徐先生的话,表明吴恩裕对*思想史老本行的热爱,又能在新领域成果突出,表现了一位学者孜孜以求、开拓进取的崇高品质。

12.根据文意,请简要概括吴恩裕由*学转向红学研究的原因。(6分)

13.吴恩裕在红学研究方面有哪些贡献和影响?请简要说明。(6分)

14.有人认为吴恩裕更适合研究哲学和*学,有人认为他更适合研究红学。请结合文中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回答】

【*】

11.BE

12.①时代背景:*学在*消失了,中断了他的*学研究。②个人遭遇的不顺:随着院系调整,他由*大学调到*政法学院,从事这门课的教学研究的条件大不如前。工作调动受阻无法做他的老本行。他本人受到莫须有罪名的*。③个人的兴趣:周汝昌、俞平伯的红学研究的相继出版,引发了他年轻时曾经有过的对曹雪芹的兴趣。

13.①研究曹雪芹生平,有意地注重实地考察,收集各种流落民间的蛛丝马迹。②在实物考察方面成果显著,考*出很多曹雪芹新的生平资料。③他珍视口头传说,注重搜集曹雪芹的逸事。(每点3分,答对两点即可)

14.观点一:我认为他更适合研究哲学和*学。①他在清华大学学的是哲学,留学英国就是跟导师拉斯基学习*学,有哲学和*学的*兴趣,且受到导师的器重。②回国以后他发表了很多*学专论,编写讲义,并著有多部*思想学著作,成果丰硕。③从事红学后不忘*学,与*学专家徐大同经常谈论西方*思想史。

观点二:我认为他更适合研究红学。①基于年轻时对曹雪芹的兴趣,他“探研雪芹,一腔热忱,全力以赴,世无第二人”。②进入一个对他来讲属于全新的研究领域,具有开拓精神,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③他研究红学的方法独特,对红学界的贡献与影响很大。

【解析】

11.

试题分析:根据原文内容,将选项同原文进行仔细辨识,做出取舍。A、原文说1952年以后“院系调整,他由*大学调到*政法学院”,一直从事*学研究,而不是“1949年”。C、“幸运”片面、不准确,红学是他不得已之下的一种寄托,他却把它经营成为自己的一种事业,他的成就来源于他对红学的兴趣和艰*的努力,而不仅仅是幸运。D、文中说“或许到现在仍有人不断质疑”,原文不是肯定的,而且周汝昌对吴恩裕不是完全否定。所以选BE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整体理解文本文意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找到与吴恩裕由*学转向红学研究相关的语段,直接引用或者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如文章第四“1952年*学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吴恩裕作为从业者之一,显然受影响。这是他离开*思想“躲”进“红楼”的时代失背景”、“他作这样的选择,与他个人遭遇的不顺也不无关系。”第六段,“那时周汝昌的《红楼梦新*》、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相继出版,它们引发了自己年轻时曾经有过的对曹雪芹的兴趣”。可根据这些提示*语句进行概括。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

试题分析:吴恩裕对红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和影响主要集中体现在第七段,答题时,可根据这段内容逐条概括,如“更有意地注重实地考察,收集各种流落民间的蛛丝马迹,以期从中发现有关曹雪芹的各种陈年往事。”“他跑野外、搜资料,勤奋读书,他考*出很多曹雪芹新的生平资料,其中不少有实物为*。”“他珍视口头传说,*西郊的香山,*南各地,都有他为实地考察和体验而留下的脚印。”可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即可。

考点:分析语言特*,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的题,可以认为他更适合研究哲学和*学,也可以认为他更适合研究红学。阐述观点时,要根据自己的选择,结合着文本中吴恩裕在哲学和*学方面的*成绩和红学方面的具体贡献和影响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阐述自己的观点。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