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一)为了让2岁的女儿体验世界,走进生活,感受亲情,父亲朱春燮做出决定:卖掉...

来源:语文精选馆 7.33K

问题详情: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一)为了让2岁的女儿体验世界,走进生活,感受亲情,父亲朱春燮做出决定:卖掉...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一)为了让2岁的女儿体验世界,走进生活,感受亲情,父亲朱春燮做出决定:卖掉价值一二百万元的房子和公司股份,买了一辆价值30万元左右的房车,用5年时间带女儿环游世界

(二)为了老母亲一句“想去更多的地方看看”,四川66岁的陈录雪与60岁的妻子卖了房子,改造了辆房车,一路打工,带着101岁的母亲周游世界。并且表示只要母亲愿意,就要一直走下去。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回答】

卖房“环游世界”的爱透支了什么?

为了让2岁的女儿感受父爱,上海一位80后父亲做出决定:卖掉价值一两百万元的房子和公司股份,买了一辆价值30万元左右的房车,计划用5年时间带女儿环游世界,上演现实版的“爸爸去哪儿”。朱春燮说:开房车旅行,肯定不如在家里的生活方便舒适,但考虑到女儿的成长,我觉得很值。尽量多陪小孩对她的*格形成有好处,再不陪她,她就长大了,以后读小学想抱都抱不动了。

当所有人都以“忙”作为理由,使得陪伴孩子成为一种奢侈之时,“卖房带女环游世界”的决定,确实算得上一种壮举,并因为断绝后路而“难以复制”,这种“极度任*”的做法,也算得了对“爸爸那儿去了”的极致呈现。当然,由此也足以看出,正是爱到深处,才有了这种近乎“疯狂”的举动,并表现出一个敢说敢干的真汉子的形象。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当然离不开父母的陪伴与呵护。少了父母陪伴的童年并不健全,也容易让孩子内心受到伤害。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开车陪着孩子一起旅游,在亲子互动中实现爱的交流与融通,让孩子在浓浓的亲情中健康成长,既科学又合理。不过,所谓物极必反,任何事物都应当有一个度,若是给予太多反倒会成为负担。卖房带2岁女儿环游世界,如此隆重的形式体现和过程表达,让幼小的孩子如何承受,如此高额的礼物其又如何消受?当某天,物质成为一种负担之后,决定转化为后悔之时,被无穷呵护的孩子是不是将会成为替罪者,而当初温情的理由,会不会成为之后情绪发泄的借口?

物质基础决定生活质量,精神的表达更离不开物质的保障。卖掉房子和公司股份,意味着之前赖以生存的门路和居住的场所,都将因此而消失,如此做颇有些破釜沉舟的况味。的确,5年的环游戏足以让孩子涉猎更多的新鲜事物,并在“行千里路”的过程中收获知识,与父母的长相伴守,也能得到比同龄孩子更多的亲情时间。然而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带着其长期旅途奔波,是否就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一方面,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很多东西往往过眼即逝,很难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记。另一方面,在孩子本应在幼儿园的时间段,带其周游世界是否科学,其实也有待于商榷。

父母的天天相伴也意味着,其与同龄小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将会变得很少很少,这同样不符合孩子成长的规律。一名教育家曾说过,父母需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过也不要因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闲生活。“没有责任感伤害别人,太有责任感伤害自己”。小孩子在*格的塑造和人生的成长过程中,当然需要父母的陪伴,但这种透支式的陪伴,又何尝不是一种毒害?

透支式的给予,收获的往往只是失望。其实,陪与不陪没有绝对的标准,更没有唯一的手段与方式,关键在于要将其牢记于心,并做到时时兑现承诺。在你繁忙的工作之中,能够挤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其实就已做得相当不错了,用不着专门辞职去陪伴。因为孩子的成长周期很长,还需要父母花更多的时间陪伴,他们并不愿意看到,你前五年用去一切时间、精力和金钱,去专程陪同,而后面为了弥补,又得透支*地挤占这些时间。与其这样集中式表达,为何不让爱更均衡地分布呢?如此看来,一个适度理*的父亲或许比一个*过度的父亲,更能给孩子更好的家庭教育和爱的表达。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两则材料内容相似,材料一中,父亲为了让2岁的女儿体验世界,倾其所有。材料二中,儿子为带着101岁的母亲周游世界,也是付出全部。考生要就材料中作正反两方面的思考。正面肯定材料中的爱心和孝心,可以有以下立意:换一种方式生活   (2)任*生活潇洒爱  (3)孝与慈/今天我们怎样为人父母为人儿女 。从辩*的角度来立意: (4)爱的真谛/爱的方式  (5)透支的爱  (6)爱有/没有早晚(尽孝嫌/不嫌迟)(7)物质与精神 。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比如材料中“2岁的女儿”“ 101岁的母亲”有利于考生把握住亲情的主题。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比如材料中人物践行爱的方式,是否支持,就是考生立意的出发点。

知识点:材料作文

题型:作文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