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罗含宅里香①。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

来源:语文精选馆 5.93K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罗含宅里香①。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②金鹦鹉③,升君白玉堂④。

【注】 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②泛:指以菊花浸酒。③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④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升:摆进。

13.诗的首联和颔联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4.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回答】

13.①*美:花心淡紫、花瓣嫩黄,**鲜明而*;②味香:它有罗含宅中菊的香味;③品高:将菊花的*、香与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赋予其高贵的品格。(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4.前六句借助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才德具佳却不为世用的苦闷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以菊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  (共5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诗的首联和颔联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题干的提问中可以知道答题关键词为“首联和颔联”“ 菊花怎样的特点”,答题首先找出关键词“淡淡紫” “融融冶冶黄” *美;“陶令”“罗含宅” 将菊花的*、香与陶潜、罗含等有德行的人联系起来,赋予其高贵的品格;“香” 味香。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一开头,先描绘菊花那可爱的姿*:“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首句写的是紫菊:“暗暗”真实地写出词人对紫菊的观感,表明**并不明丽。“淡淡”又写明其*浅浅也不浓艳。“暗”“淡”二字的重叠使用,便生动逼真地刻画出紫*菊花那淡雅的风姿。次句描写黄菊:“商融”即和暖之意。这两个字用得极为精妙。用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井说。这是“通感”或曰“感觉挪移”在日常生活的经验里视觉、听觉、角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与交融,眼、耳、鼻、舌、身各个官截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因此颜*如乎会有温度,诗人在视觉里获得了触觉的感受。看到那金黄*的菊花便有了一种温暖的感受。由此可南诗人体物实在太精微了。“冶冶”圳其明艳柔美之态。那黄菊金*的花蕊,经过露洗霜染,清新鲜美,月“冶冶”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诗人着墨不多,只“融融冶冶”四个与便极尽黄菊之态,不愧为大手笔。第三句诗则把菊花颜*的描写引申了一步,称之为“陶令篱边*”,把眼前菊花的地位抬高了。“陶令”指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他曾做过彭泽(今*西省彭泽县)县的县令,所以后人常常这样称呼他。陶渊明于百花之中最爱菊花,正是他首先把菊花的地位抬高了,他在《饮酒》一诗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而李商隐在此处称他所见之菊有“陶令篱边*”,意即同陶渊明东篱下的菊花一样美,足见他对菊花的爱赏程度。后句描写菊花之香,也以典故出之,称之为“罗含宅里香”。罗含,字君章,晋代来阳(今湖南省东南)人,擅文章。由州主簿累官至廷尉、长沙相。桓温极重其才,称为*左之秀,可他致仕还家,在荆州城西小洲上立茅屋而居。《晋书·罗含传》记载他“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诗人此处说他所见之菊有罗含宅中菊花一样的芳香,这便更加抬高了它的地位。李商隐此处引出陶令菊和罗含宅里菊主旨不在菊花本身,有以这两个人自况的一面: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于乡里小儿,遂辞官归隐,闲雅悠然地“采菊东篱下”,罗含致仕却还归本乡,甘居茅屋,托身有所。而李商隐此时辞去了弘农县尉,居于家中,流连山水,形式上与那两个是有些相似。不过李商隐此时这点“隐”气来得很勉强,他骨子里渴望的不是充满菊香的篱下或宅里,而是朝廷,梦寐以求的是入朝为官,这从后面四句诗中完全可以看得出来。

1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题关键词“托物言志”“ 思想感情”。 前六句借助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才德具佳却不为世用的苦闷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两句“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以菊自喻,“升君白玉堂”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古典诗歌虽说内容纷繁复杂,但细究起来就两部分内容:写景、抒情。这是*诗的特点所在,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所在。而分析景物中的情感正是考生的弱项。那么,如何透过景语找出并分析内在的情感呢?1.抓住景语中的情感暗示语。比如尾联中的“升”“白玉堂”。2.抓住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及后面的动词、形容词,把握景物特征,从特征中捕捉背后的情感特征。从冷暖体味悲喜。规范答题:1.审题:主要审两点:一是所给语言片段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前面说的“句”“联”“片”等);比如本题要求“尾联”。二是所给语言材料是整首诗还是诗中的片段,弄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分析情感题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材料是局部的,则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来分析;如是整体,则要分成几个局部来看。2.答题:(1)答题时特别强调:①置身诗境。通过阅读,置身诗境,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与审美经验,与诗人取得共鸣;借助联想与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②以意逆志。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