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张以宁,字志道,古田人。父一清,元福建、*西行...

来源:语文精选馆 2.29W

问题详情: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张以宁,字志道,古田人。父一清,元福建、*西行...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以宁,字志道,古田人。父一清,元福建、*西行省参知政事。以宁年八岁,或讼其伯父于县系狱,以宁诣县伸理。尹异之,命赋《琴堂诗》,立就,伯父得释,以宁用是知名。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尹,坐事免官,滞留*、淮者十年。顺帝征为国子助教,累至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在朝宿儒虞集、欧阳元、揭傒斯、黄溍之属相继物故,以宁有俊才,博学强记,擅名于时,人呼“小张学士”。明师取元都,与危素等皆赴京,奏对称旨,复授侍讲学士,特被宠遇。帝尝登钟山,以宁与朱升、秦裕伯等扈从拥翠亭,给笔札赋诗。

洪武二年秋,奉使安南,封其主陈日煃为国王,御制诗一章遣之。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令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事竣,教世子服三年丧,令其国人效*行顿首稽首礼。天子闻而嘉之,赐玺书,比诸陆贾、马援,再赐御制诗八章。及还,道卒,诏有司归其柩,所在致祭。

以宁为人洁清,不营财产,奉使往还,襆被外无他物。本以《春秋》致高第,故所学尤专《春秋》,多所自得,撰《胡传辨疑》最辨博,惟《春王正月考》未就,寓安南逾半岁,始卒业。元故官来京者,素及以宁名尤重。素长于史,以宁长于经。素宋、元史稿俱失传,而以宁《春秋》学遂行。门人石光霁,字仲濂,泰州人。读书五行俱下,洪武十三年,以明经举,授国子学正,进博士,作《春秋钩玄》,能传以宁之学。

(节选自《明史张以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令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

B.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令/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

C.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令/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

D.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令/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

11.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春秋》是儒家典籍“五经”之一,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

B.“三年丧”是古代丧服中的一种。臣为君、子为父、妻为夫等要服丧三年,这是封建社会的基本丧制。

C.“玺”指*,秦以后为皇帝专用;“玺书”是指古代用*封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D.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为“有司”;“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泛指官吏。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以宁富有才能,名声传扬一时。他八岁时为伯父之事进县衙,奉县尹之命赋《琴堂诗》救出伯父而出名;元顺帝时因有杰出之才,知识广博、记忆力强而在当时享有盛名。

B.张以宁历经两朝,官场几番浮沉。他在元朝考取进士,担任过黄岩州判官、六合县县尹,因事免官后再任国子助教和翰林院侍读学士;明朝时又被任命为侍讲学士。

C.张以宁奉命出使,深受天子赏识。进入安南国后,该国发生不测之事,他因处事得体而受到明太祖嘉奖;他在返回途中不幸去世,明太祖下诏让主管官员为他举行祭奠仪式。

D.张以宁廉洁清正,学问研究专一。他不谋求财物,为官上任时只携带简单的生活用品;在学术上只专攻《春秋》,并写下《胡传辨疑》《春王正月考》两部研究专著。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宁年八岁,或讼其伯父于县系狱,以宁诣县伸理。(5分)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5分)

【回答】

D

A  《春秋》是编年体史书

D  “为官上任时”,应为 “出使住来”,“只专攻《春秋》”说法曲解文意,原文“尤专《春秋》”意为“尤其擅长《春秋》”。

(1)张以宁八岁时,有人和他的伯父打官司,他的伯父被关进县里的监狱,张以宁到县里为伯父申辩。(译出大译给2分,“或”“系狱”“伸理”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太子以及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都穿上白衣,戴上白帽来送他,(大意译对2分,句式译对2分,“白衣冠”译对1分)

【参考译文】

张以宁,字志道,福建古田县人。父亲张一清,元朝担任福建、*西行省的参知政事。张以宁八岁时,有人和他的伯父打官司,他的伯父被关进了县里的牢狱,张以宁到县里辨明道理。知县认为这个孩童很特别,叫他写一首《琴堂诗》,他马上就写好了,他的伯父得以释放,张以宁由此闻名。元泰定年间,他因为通晓《春秋》而考中进士。由黄岩县判官而晋升为六合县尹。因事获罪而被免官,在*淮一带滞留了十年多。元顺帝征召他担任国子助教,屡次升迁到翰林侍读学士,掌管拟写皇帝的诏书。当时在朝中,一些素有声望的博学人士虞集、欧阳元、揭傒斯、黄溍等相继去世,张以宁有杰出的才华,知识丰富,记忆力强,在当时享有盛名,人称“小张学士”。明朝*队攻占元朝都城*后,张以宁与危素都来到明朝都城南京,因为上奏对答符合皇帝的旨意,再次被授予侍讲学士,特别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厚待。明太祖曾登临钟山,张以宁与朱升、秦裕伯等人随从登上拥翠亭,皇帝给他们纸和笔要求他们写诗(以示宠遇)。

洪武二年秋天,张以宁奉命出使安南国(现在的越南),正式册封安南国君陈日煃为国王。临出发时,明太祖亲自写诗一首替张以宁送行。他刚抵达安南国边境,陈日煃去世了,安南国国人请求将*和诏书授予陈日煃的嫡长子。张以宁没有听从,在洱*停留居住下来,劝告陈日煃的嫡长子向朝廷报丧,并请求继承王爵。得到朝廷命令后,等待下任的使者林唐臣的到来,之后再进入安南境内处理事务。事情完毕后,让陈日煃的嫡长子服丧三年,命令安南国国人仿效中原地区行叩拜礼。明太祖听说后对张以宁大为赞赏,颁赐诏书给他,把他比作汉朝的陆贾和马援,还赐给了他八首御制诗。等到张以宁返回中原时,在路上去世了,明太祖下诏让相关主管官员运送他的灵柩,(灵柩)所到州县都要举行祭奠的礼仪。

张以宁为官廉洁清正,不为自己谋求私利,奉命出使来来往往,除了缝补过的衣服行装外,并没有其他物件。他本来就是因为通晓《春秋》而考中进士的,所以对《春秋》的钻研尤其专一,很多都是自己的心得体会,撰写的《胡传辨疑》一书最为学识广博,只是《春王正月考》却未能(按计划)完成,在安南寓居了大半年多,才完成了这一著作。来到京城的元朝旧官中,危素和张以宁的名声特别大。危素擅长历史,张以宁擅长经书。危素所撰写的宋、元史稿都已失传了,然而张以宁研究《春秋》的学问却顺利地完成了。张以宁的门生石光霁,字仲濂,是泰州人。读书时五行文字一并看,明洪武十三年,因为精通经学而被荐举,授予国子监学正,晋升为博士,作《春秋钩玄》,能够传播张以宁的学说。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