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11分)柳梢青•春感刘辰翁①铁马蒙毡,银花②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那堪独...

来源:语文精选馆 2.38W

问题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11分)柳梢青•春感刘辰翁①铁马蒙毡,银花②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那堪独...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②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③心情。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词人。南宋灭亡以后,曾参加抗元斗争,宋亡后在外流落多年。晚年隐居故乡*西庐陵山中,从事著述。此词是作者隐居时所作,“愁城”“辇下”:南宋京师临安。②银花:元宵节的花灯。③海上: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14.词的上片有什么独特之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5分)

15.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6分)

【回答】

14.通过想象描写了临安城元宵节的景象(虚实结合的手法)。(2分)作者隐居家乡,此时南宋都城已被元*占领(宋朝被元所灭)。作者想象着都城元宵节的花灯、横笛、戏鼓,都已蒙上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气息,不由得流露出浓浓的愁怨,在“春愁”中传达着对元统治者的强烈愤激之情。(3分)或:乐景衬哀情。(2分)本是春来之际,又逢元宵佳节,有花灯、戏鼓、歌吹,只是如今这一切都笼罩在亡国的哀痛之中。作者内心充满愁怨,也表达了对入侵者的强烈愤激之情。(3分)或:“银花洒泪”运用了拟人手法。或:视觉听觉相结合进行描写(从这两个角度回答,最高3分)

15.(6分)“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再,表现亡国之痛(2分); “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表现身在山中、报国无门的憾恨(2分);“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守节之典进一步表明自己守节不仕的志向(2分)。

【解析】

14.

试题分析:题干中“独特之处”即指上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故答题时,可结合着具体词句分析其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注释可知,此词是作者隐居时所作,南宋已经灭亡,故上片对临安城元宵节的描写自然是作者想象的,故是虚写。此时的临安城内的欢歌笑语是属于元朝的,故“愁”字将词人内心的愁怨和对元统治者的愤慨之情流露出来。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诗歌注释,抓住关键词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即可。“辇下风光”自然是指过去的临安风光,故属于词人对故国的风光回忆,因此得出词人对故国怀念及亡国之痛。“山中岁月”可以联想到词人在山中的时光逝去,报国无门的伤感。“海上心情”由注释可知,词人借用典故来表达自己守节不仕的人生志向。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