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赵绰字土倬,河东人也。*质直刚毅。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来源:语文精选馆 2.27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赵绰字土倬,河东人也。*质直刚毅。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绰字土倬,河东人也。*质直刚毅。周初为天官府史,以恭谨恪勤,擢授夏官府下士。稍以明干见知,为内史中士。隋文帝为丞相,知其清正,引为录事参*。文帝受禅,授大理丞。处法平允,考绩连最。每有奏谳,正*侃然,渐见礼重。上以盗贼不禁,将重其法,绰进谏曰:“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上欣然纳之,因谓曰:“若更有闻见,宜数言之。”迁大理少卿。刑部侍郎*亶尝衣绯裈①,俗云利官,上以为厌蛊②,将斩之,绰曰:“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上怒甚,谓曰:“卿异*亶而不自惜也?”命左仆*高颎将绰斩之。绰曰:“陛下宁可杀臣,不可杀*亶。”至朝堂,解衣当斩。上使人谓绰曰:“竟如何?”对曰:“执法一心,不敢惜死。”上拂衣入,良久乃释之。明日,谢绰,劳勉之,赐物三百段。时上禁行恶钱,有二人在市以恶钱易好者,武候执以闻,上悉令斩之。绰谏曰:“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上曰:“不关卿事。”绰曰:“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上曰:“撼大木不动者,当退。”对曰:“臣望感天心,何论动木!”上复曰:“啜羹者,热则置之。天子之威,欲相挫邪?”绰拜而益前,呵之不肯退。上遂入。书侍御史柳彧复上奏切谏,上乃止。上以绰有诚直之心,每引入*中,或遇上与皇后同榻,即呼绰坐,评论得失。

——《北史卷七十七·列传第六十五·赵绰》

【注】①裈(kūn):裤子。②厌蛊:一种用咒符来害人的巫术。

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擢受夏官府下士        擢:提拔

B.卿异*亶而不自惜也    异:怜惜

C.天子之威,欲相挫邪    挫:挫败

D.每引入*中            引:请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隋文帝为丞相,知其清正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①因谓曰:“若更有闻见,宜数言之”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卿异*亶而不自惜也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①啜羹者,热则置之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8.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赵绰执法公正不阿的一组是(     )

①稍以明干见知,为内史中士         

②每有奏谳,正*侃然,渐见礼重

③据法不当死,臣不敢奉诏           

④陛下宁可杀臣,不可杀*亶

⑤此人坐当杖,杀之非法             

⑥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绰初任法官时,就因政绩出*,正气凛然,受到了隋文帝的礼遇尊重;任大理少卿后,更因诚实正直被隋文帝赏识,受到了可以不拘宫廷礼仪的恩遇。

B.隋文帝因偷盗抢掠难以禁止,想要改变刑法,加重处罚,但赵绰主张法令不可失去,隋文帝欣然接受,并称赞他比自己更有见识,要他以后多多进言。

C.赵绰极力维护法律的公正,在隋文帝执意要杀一个没犯大罪的官员时,他强行劝谏,几乎招杀身之祸,但即使临刑之际,他仍坚持己见,不惜一死。

D.隋文帝处置案件往往任由己意,并屡被赵绰的力谏激怒。隋文帝呵斥他,威胁他,甚至于要处死他,但最终都还是认可了赵绰的意见。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1)律者天下之大信,其可失乎!

(2)陛下不以臣愚暗,置在法司,欲妄杀人,岂得不关臣事?

【回答】

6.C

7.A

8.C

9.B

10.(1)法律是天下最重要的信约,难道可以失信吗?

(2)陛下不认为我愚昧糊涂,任命我为法官,皇上想要胡乱杀人,怎么能不关我的事呢?

【解析】

6.

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的正确与否。C项,“天子之威,欲相挫邪”,“挫”从语境来看,此句的主语是“天子之威”,应解释为“触犯”。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比如本题的C项,可以联系前后的语境来分析“挫”的意思。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A项,第三人称代词,在句子中作主语或宾语的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译为“他”,不能加“的”。B项,连词,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方式,可译为“通过”。C项,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D项,连词,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就”“那么”:连词,表示转折,可译为“却“。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如下:1.先翻译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2.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虚实意识、结构意识、句位意识、呼应意识、语气意识。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赵绰执法公正不阿的一组”。可以采取排除的方法,依据就是题干中“赵绰”“执法”“公正不阿”这几个条件。排除①②⑥句。①为赵绰因明智和有才干而见知升迁。②为赵绰汇报案情时表现得严肃刚正,未表现出“公正”之意。⑥为赵绰强调自己职贵的自谦之辞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技巧点拨】解答此类题目,应对六个句子进行三点审查:一审是直接还是间接;二审对象,看是不是题干中说的人物;三审*质,看是不是题干所说的*质特点。最后用排除法选择。注意:如果要你分析概括评价文言文的观点态度,必须坚持:(1)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既要注意评价者观点态度的积极意义,又要注意评价者的时代局限*;(2)必须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恰如其分地分析评价,不能无限拔高,也不能有意贬低。(3)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看评价者对*的态度;看评价者对统治者的态度;看作品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看作品在今天有无现实意义。比如本题中,就要充分利用题干中给出的依据。

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的能力。B项,“并称赞他比自己更有见识”不合原意,“若更有闻见”应为“如果再见到什么情况及听到什么说法”即“若再有所见所闻”之意。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1)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2)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3)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4)人物*格陈述不恰当;(5)凭空添加,无中生有;(6)强加因果关系。本题中属于曲解句意,句中的“若”应解释为“如果”。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翻译的能力。第一句中,“律者天下之大信”,应译为判断句:“信”,可译为“信约”,“信用”,应译为名词。“其可失乎”,应译为反问句:其,副词,可译为“难道”,“失”,应译为动词。第二句中,“陛下不以臣愚暗”,“以”,可译为“认为”。“置在法司”,“置”,可译为“放在……的职位上”,也可译为“任命我担任……职务”。“欲妄杀人”,“妄”,可译为“胡乱”。“岂得不关臣事”,应译为反问句。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文翻译题方法:做好“换、留、删、补、调“。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赋分点:1.译准词义: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