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9分)盖公堂记苏轼   始吾居乡,有病寒而咳者,问诸医,医以为虫,不治且杀...

来源:语文精选馆 1.8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9分)盖公堂记苏轼   始吾居乡,有病寒而咳者,问诸医,医以为虫,不治且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9分)

盖公堂记

苏轼

    始吾居乡,有病寒而咳者,问诸医,医以为虫,不治且杀人。取其百金而治之,饮以虫*,攻伐其肾肠,烧灼其体肤,禁切其饮食之美者。期月而百疾作,内热恶寒,而咳不止,累然真虫者也。又求于医,医以为热,授之以寒*,且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食。惧而反之,则钟乳、乌喙杂然并进,而漂疽痈疥眩瞀之状,无所不至。三易医而疾愈甚。里老父教之曰:“是医之罪,*之过也。子何疾之有!人之生也,以气为主,食为辅。今子终日*不离口,臭味乱于外,而百毒战于内,劳其主,隔其辅,是以病也。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而进所嗜,气完而食美矣,则夫*之良者,可以一饮而效。”从之,期月而病良已。

    昔之为国者亦然。吾观夫秦自孝公以来,至于始皇,立法更制,以镌磨锻炼其民,可谓极矣。萧何、曹参亲见其斫丧之祸,而收其民于百战之余,知其厌苦憔悴无聊,而不可与有为也,是以一切与之休息,而天下安。始参为齐相,召长老诸先生问所以安集百姓,而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请之。盖公为言治道贵清净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而舍盖公,用其言而齐大治。其后以其所以治齐者治天下,天下至今称贤焉。

    吾为胶西守,知公为邦人也,求其坟墓、子孙而不可得,慨然怀之。师其言,想见其为人,庶几复见如公者。治新寝于黄堂之北,易其弊陋,重门洞开,尽城之南北,相望如引绳,名之曰盖公堂。时从宾客僚吏游息其间,而不敢居,以待如公者焉。

    夫曹参为汉宗臣,而盖公为之师,可谓盛矣。而史不记其所终,岂非古之至人得道而不死者欤?胶西东并海,南放于九仙,北属之牢山,其中多隐君子,可闻而不可见,可见而不可致,安知盖公不往来其间乎?吾何足以见之!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惧而反之             反:同“返”,回来

       期月而百疾作         期月:约定一个月的期限

B.三易医而疾愈甚       甚:严重,厉害

       里老父教之曰         老父:年老的父亲

    C.立法更制             更:改变

       臭味乱于外           臭味:恶臭的气味

    D.可见而不可致         致:招来

       庶几复见如公者       庶几:几乎,差不多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不治且杀人        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B.三易医而疾愈甚    若无罪而就死地

C.立法更制,以镌磨锻炼其民     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D.召长老诸先生问所以安集百姓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处讲了一个庸医误人的故事,医生不能辨症施治,致使小病成了大病,病人深受其害,这个故事带有寓言的*质。

B.“昔之为国者亦然”是全文立意的关键。指出苛政、繁政扰民,*不堪重负;与民休息,则天下安定:这正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所在。

C.作者在胶西做地方官,没有找到盖公的子孙、坟墓,就新建盖公堂,并且和自己的属下在那里游玩、居留,来表达对盖公的敬仰和追怀。

D.由史书没有记载盖公的逝世,作者想到得道的人可以不死,进而甚至希望自己也能一睹盖公的风采。其事未免虚无,但其情则殷殷可鉴。

17.用“/”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师 其 言 想 见 其 为 人 庶 几 复 见 如 公 者 治 新 寝 于 黄 堂 之 北 易 其弊 陋 重 门 洞 开 尽 城 之 南 北 相 望 如 引 绳 名 之 曰 盖 公 堂

18.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而进所嗜。(3分)

②安知盖公不往来其间乎?吾何足以见之!(4分)

【回答】

14.D

15.D

16.C

17.师其言/想见其为人/庶几复见如公者/治新寝于黄堂之北/易其弊陋/重门洞开/尽城之南北/相望如引绳/名之曰盖公堂(3分)

18.(1)你回到家里好好休息,谢绝医生和*物而吃你所喜欢的食物。

(2)谁又知道盖公不往来在这些隐士之间呢?我怎样才可以见到他呢!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主要做法有:课内联系法、语境分析法、成语迁移法、字形分析法、句子结构分析法等。A“期月而百疾作”中的“期月”应是“满一月”;B“里老父教之曰”中的“老父”应是“老人”;C“臭味乱于外”中的“臭味”应是“*的味道”。故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虚词的用法常与其在句中的位置、前后词的词*有关。A项两个“且”都是副词,解释为“将近、将要”;B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C项两个“以”都是连词,表目的,来用来;D项第一句中的“所以”解释为“用来……的方法”,第二句中的“所以”解释为“……的原因”。故选D项。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首先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句段,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C项“并且和自己的属下在那里游玩、居留”错误,文中第三段说“时从宾客僚吏游息其间,而不敢居”,文中说的是“不敢居”。故选C。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17.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要依照一定的原则。要关注名词、代词,“其言”“为人”“黄堂之北”“重门”“城之南北”;要关注固定结构,“庶几”;文言句式,“于黄堂之北”。最后按照这些原则断句、翻译,首先看其意思与已加标点部分文字意思是否相符,观点是否一致;其次,看有无翻译不通的句子,如有,说明此处断句有问题。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8.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题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能力,只能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一:留。留下古今相同的词,专有名词(人名、地名、时间等),如“仲父”。方法二:补。补出省略、隐含的内容。方法三:删。删除无意义或无必要译出的虚词。方法四:调。调换倒装句式,语序要调整。如“政安迁之”应为宾语前置,“政迁安”。方法五:换。单音词换成双音词,通假、古今异义要换成现代汉语。方法六:顺。直译不通的要贯通,意译流畅。如“家居有病”。①“谢” 译为“拒绝、推脱”1分,“嗜” 译为“爱好、特别喜欢”1分,大意1分)。 ②“安” 译为“怎么、哪里”1分,“足以” 译为“可以、能够”1分,前后两句大意各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从前我在家乡居住的时候,有人患寒病而咳嗽,去问医生,医生认为是腹中有毒虫,如不医治会死人。收取了病人百金而替他治病,喝杀蛊虫的*,肾肠就像受到攻击和*,皮肤身体也像遭到烧灼一样,并禁止吃好的食物。到了一个月的时候百病都产生了,发热怕冷,咳嗽不停。这一切症状倒真的像腹中有虫了。又去请医生诊断,医生认为是热病,给吃凉*,早上呕吐,晚上腹泻,于是开始不能饮食了。病人很恐惧,便又回头去找原来认为是蛊病的医生医治,便连石钟乳、乌头之类乱七杂八的*都吃,然而,病未见好,却又恶*脓疮和奇痒的疥疮,以及眼睛昏花等多种毛病都一齐发作。换了三次医生而病情更加严重,乡里的老人才教导他,说:“这是医生的罪,*物的错。你有什么病!人活着,以气为主,食物为辅。现在你成天*不离口,*臭在外面扰乱,而各种*的毒*在你内脏里互相侵袭,劳损你的气,隔断你的正常饮食,因此才发病。你回到家里好好休息,谢绝医生和*物而吃你所喜欢的食物,气充实了,吃好了,则对症下*,一剂*即可见效。”病人听从了老人的劝告,到满一个月的时候,病即完全好了。

过去治理国家也是这个道理。我看到秦国从孝公到秦始皇,都在进行变法和制度改革,用很细密的办法来锻炼*,其严格苛刻的程度可以说到了极点。汉代的萧何、曹参亲眼看见了*在秦朝严刑峻法统治下所遭受的摧残,而现在的*都是秦末战乱后的幸存者,不能再驱使他们去干这干那,因此一切政策都是让*得到休息,而天下也就安定了。起初,曹参作齐王相国时,曾召集长老和一些儒生,征求他们对安定、聚集百姓的办法,齐地过去的儒生数以百计,每个人说的意见都不一样,曹参举措不定。听说胶西郡有叫盖公的人,精通道家的学说,于是,曹参派人把盖公请来。盖公给曹参讲治国之术在于重视清净,这样,*自然会安定,并以此类推具体而言之,曹参于是让出正堂来款待盖公,用他说的办法来治理齐,使齐得到了大治。以后,曹参接替萧何作了汉王朝的丞相,便用同样的办法来治理天下,到现在,人们还在称赞他的贤能。

我作密州知州,知道盖公是齐地人,寻求他的坟墓和子孙后代而没有结果,我深深感慨而怀念盖公。师法他的言论,想像他的为人,几乎处处像再见到盖公那样的人。于是在知州办事堂之北整治新的寝室,改变原来的凋弊破陋,开通原来堵塞遮蔽之处,一重一重的门也大开,从城之南北两端,相望像牵线一样笔直,取名叫“盖公堂”。随时和宾客同僚吏员们一起,到这里来游乐休息,但不敢住在这里,是为了等待如盖公那样的人来住。

曹参为汉朝的宗臣,而盖公作了他的老师,可以说是一件盛事,但历史没有记载盖公的结局,岂不是古代道德修养很高的人得道成仙而没有死吗?胶西东面有大海屏蔽,南面依傍九仙山,北面隶属于崂山,这些地方有不少隐士,但只听传闻而见不着人,即使可以看见人,也不可招致,谁又知道盖公不往来在这些隐士之间呢?我怎样才可以见到他呢!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