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徐德新(1)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

来源:语文精选馆 9.57K

问题详情: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徐德新(1)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徐德新

(1)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以此给我凑足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一起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奥数测试费,所以父亲昨晚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今天早晨在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2)“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

(3)一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白而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身上,倏忽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个落到我的鼻子上,用手一摸也没有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儿*凉的*。①抬眼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山路静谧而空明。

(4)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

(5)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城乡结合部的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有让你搞这么厚重。”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您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6)②我从门缝里看见那人在裤兜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然后把那沓毛票从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7)风裹着雪吹过来,纸*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因为累,他的鼻气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拾了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了一声:“多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

(8)“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得有点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里哩。”

(9)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那个什么测试的。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能保送上*的大学。”眼看快到学校,我终于忍不住说了心里话。我有点儿想哭,眼睛湿湿的。“测试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保送上大学,那真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10)到学校门口了,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还会飘走似的,他使劲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神情与以往不大一样,“等你将来有了钱,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⑾“什么,爹?”

⑿“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1.梳理本文的写作思路,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你概括出的内容填到下面的横线上。

父亲摸黑上山砍柴—→                        —→                        

—→                            —→父亲临别对儿叮嘱。

2.品味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①处画线句是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析第②处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文章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第(9)段可有可无,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结尾处描写父亲把五元钱塞到儿子书包里后,又语重心长地希望儿子:“等你将来有了钱,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在你面前低头弯腰。”你是怎样理解这位父亲所说的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

1.(父亲冒雪担柴进城) 父亲雪天卖柴换钱;  父亲忍辱拾起*票;  父亲临别对儿叮嘱。

2. (1) 环境描写,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天气时令,渲染了寒冷凄清的氛围,以雪大来衬托父亲卖柴路上的艰*和怕耽误我上学的急切心情。

(2)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买柴人的不耐烦和不尊重我父亲的心态,表现了其缺少同情心,不尊重贫困劳动者的人格尊严。

3.承上启下。一方面承接上文“我”因到县城上学导致家里越来越困窘的情况,也为后文父亲因为负担重而忍辱负重地捡拾那5元钱做了铺垫。也从侧面反映出父亲为供“我”上学而付出了许多,体现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

4.不可以删。第九段开头的环境描写与前文呼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衬托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后面写父子间的对话,既表现了儿子的愧疚和**,也更突出了父亲因为坚定让儿子好好上学的理想从而一直默默无私地付出的精神。

5.在文章结尾处安排父子对话,是作者的精*之笔。通过对话描写,展示出这位父亲崇高的思想境界:在自己的尊严和体面受到伤害后,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他人,希望儿子将来不要像那个买柴人一样对待有困难的人,要做一个善良而有爱心的人,做一个在别人有困难时能够真诚地帮助别人的人同时,更使本文的主题得以升华,即:不仅赞扬父亲对儿子的无私的爱,而且极力推崇每个人须具有的善良和博爱之心,须尊重每一个社会阶层的人。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