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省宁波市。开堂坐诊...

来源:语文精选馆 8.42K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省宁波市。开堂坐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屠呦呦:用一株小草改变世界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省宁波市。开堂坐诊的父亲摘引《诗经》中的一句话“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为她取名。“苹”指的是蒿类植物,人们惊叹于从取名开始,屠呦呦的命运注定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

受父亲影响,屠呦呦从小就喜欢翻看医书,对中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树立了治病救人的理想。带着这个理想,1951年,屠呦呦以优异成绩考入*医学院*学系。大学四年,屠呦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

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疟原虫对以*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产生抗**,如何发明新*成为世界*的棘手问题。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由于实验室没有配套的通风设备,加上经常和各种化学溶剂打交道,屠呦呦很快就患上了结核、肝病等多种慢*疾病。但这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000多种中草*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成分,她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尝试在不同摄氏度的条件下制取青蒿提取物。在失败了一百九十次之后,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终于如愿以偿地从第一百九十一号样品中获得了抗疟效果达到百分之百的提取物。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结晶体,他们将这种无*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为进一步完善这种新型特效*物,屠呦呦还率队历时六年,排除干扰,克服困难,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抗疟疗效比青蒿素高十倍,但复发率却极低、用*剂量更小、使用起来更方便的抗疟新*物,即双*青蒿素。1990年3月,双*青蒿素一举通过了技术鉴定,成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

当年大协作的“523”项目以“胜利完成”而告终,“523”项目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最终认定青蒿素的研制成功“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集体的荣誉,6家发明单位各有各的发明创造”,在这个长达数页的结论中,只字未提发现者的名字。然而贡献的归属却在后来的几十年中争议不断,屠呦呦则被很多人认为“不够淡泊名利”“个*执拗”。

2004年,泰国玛希敦奖将5万美元和一枚奖章颁发给了青蒿素研发团体,大多数青蒿素研究参与者赞成将这笔奖金捐给盛产青蒿的四川酉阳地区的中学。这时,屠呦呦提出,必须先明确她个人应该享有 50%以上奖金的份额,然后,由她以个人名义捐给酉阳。2009年,屠呦呦编写的《青蒿及青蒿素类*物》一出版,就因为引文署名的细节而招致批评:未能充分肯定其他研究小组和研究成员的作用。反对者认为,屠呦呦夸大了自己在“523”项目中的作用。

2011年9月,81岁的屠呦呦登上了拉斯克医学奖的领奖台,斩获临床医学研究奖,那是彼时*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奖项。在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的描述里,屠呦呦是一个靠“洞察力、视野和顽强的信念”发现了青蒿素的*女人。拉斯克医学奖认为,屠呦呦是第一个把青蒿素引入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到100%活*,第一个做临床实验,这三点中的任何一点都足够支撑她得这个奖。可见这个奖项注重科学发现的思维,而不在乎是谁做的。

四年后,2015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这位*女科学家,以表彰她发现青蒿素,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并不认可集体成就的诺贝尔奖,把奖项颁给了在青蒿素研究中发挥决定*作用的个人。

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无穷的魔力。屠呦呦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医*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科学界所认可的*科学家,她感到自豪。(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屠呦呦从小树立治病救人理想到最终获得“诺贝尔奖”的经历,成功塑造了一个勤奋钻研,不懈追求的科研工作者形象。

B.“*喹”是青蒿素*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的代表,它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物显著。

C.由于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试验中患上了多种慢*疾病,但她没有退缩,坚持工作,先后完成了抽取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研制、开发双*青蒿素等工作。

D.屠呦呦因《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受到启发,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很快便成功发现青蒿素。

E.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一些富有文学**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和感染力;作者重点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描写细腻,有很强的说服力。

8.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简要概括和分析。

9.屠呦呦及其团队能在上世纪70年代艰苦的条件下发现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0.屠呦呦因维护个*益的行为被很多人认为“不够淡泊名利”“个*执拗”,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一谈。

【回答】

7.答A给 3分,答C给 2分,答E给1分;答B 、D不给分。

8.

①治病救人、造福人类的高度责任感。从小立志治病救人,一生以自己的知识和努力为无数饱受疟疾病痛之苦的人们带来了生的希望。

②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面对条件简陋、信息闭塞等多重困难,坚持研究,终于开发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

③吃苦耐劳、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大量查阅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身患 多种慢*疾病仍然不辍研究。

④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执着态度。她不顾众人非议,坚持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为自己的付出正名。(答出其中3点即可)

9.

①丰富的知识及能力储备。家学渊源以及*医学院*学系的系统学习使屠呦呦在中医*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能力。

②勤于思考。屠呦呦善于思考,不断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她把目光投向历代医*学典籍,从前人的经验中受到启发,取得了关键*突破。

③锲而不舍。在“抗疟”漫长的攻关岁月中,屠呦呦 和她的同事们经历诸多困难大量实验,无怨无悔,锲而不舍,经历多次失败才成功提取出青蒿素。

④团队力量。在“ 抗疟”之路上,屠呦呦并不是孤*奋战,这漫长浩大的工程是“523”团队以及无数科研人员团结合作完成的。

⑤中医中*是个巨大的医*宝库,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了中医*研究,因而能取得成功。(答出其中3点即可)

10.屠呦呦应该维护自己的个*利,我不认为这是“不够淡泊名利”“个*执拗”。

①屠呦呦带领团队长期*苦工作,还因为研究影响了个人身体健康,最终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维护权利是对她自己付出的承认,是对自己的尊重。

②在青蒿素的研发过程中屠呦呦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个把青蒿素引入523项目组,第一个提到100%活*,第一个做临床实验。以科学发现的思维带领课题研究走向了正确的方向,她的决定*作用得到了拉斯克医学奖和诺贝尔奖的认可。

③在科学研究面前,真理、真相都应该得到尊重,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

④当下学术造假问题严重,我们更应该还真正的科研工作者应得的承认,鼓励更多的人才进行真正的学术研究。(联系现实分析,2分;若认同屠呦呦“不够淡泊名利”“个*执拗”,结合文本和现实,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7.实用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文章特*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点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基本相同,注意“词语”“句子”“文段内容”和“主旨”的分析。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概括不当,多考核行文的语言风格,篇章的结构,引用等手法的运用。此题的选项B项说“*喹”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物显著”于文无据;D项“很快便成功发现青蒿素”错误;E项“描写细腻”有误,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是平实的语言,没有细腻的描写。

考点:分析语言特*,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从“高度责任感”“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吃苦耐劳、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执着态度”的角度进行概括。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从“知识及能力储备”“勤于思考”“锲而不舍”“团队力量”“中医中*是个巨大的医*宝库”的角度进行概括。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或者分析传主成功的原因,实际原因的主观方面也就是传主的品质。探究传主的品质有时给出品质,让考生在文中找具体的事例,有时需要先概括出品质,然后再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还有的是结合文章的标题或具体的语句进行探究,但基本的答题指向是一致的。这样的题目答题时首先概括出传主的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论*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提出的观点要和传主的品质相关。此题属于二者,首先提出观点,然后在文中和现实提取相关的事例进行解说。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