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城子·*酉春社王炎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

来源:语文精选馆 1.1W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城子·*酉春社王炎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城子·*酉春社

王炎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踏青时,懒追随。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不向花边拼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注】①王炎:生于宋绍兴八年(1138),到*酉宁宗嘉定六年(1213),此时他七十五岁。②春社,祭祀土地的日子,以祈求丰收。周代用*日,汉以后,一般用戊日,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

15.本词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6.请简要分析本词的表达技巧。

【回答】

15.本词塑造了孤寂惆怅的年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春社时节,大好的春光与热烈的庆典挑逗起词人踏青的闲情,可是年迈体衰迫使他不得不在家蛰居,但逢春社,又不甘寂寞,唯有借助野蔬山肴与村酿来排遣惆怅情绪。

16.①叠字:开篇用渺渺晖晖依依离离,写出阳光明媚、春水悠远、草木泛绿的春日景致。于清幽淡远之景中透出词人的寂寞情怀。(寓情于景亦可)②设问:情绪有谁知一句,作者设疑,而下文人独处巧妙地回答了上文的疑问,更好地表达了词人的孤寂之情。③对比:上片中人独处,燕双飞,以燕的双飞与人的独处相对比,无限情绪皆包含在种种形象之中,收到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反衬或以静衬动亦可)④拟人:词的下片结尾处一反平平叙写,采用拟人的手法,说花不语笑,文势一转,全篇也因之活跃飞动。

【解析】

1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本词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能力。首先到诗歌中找出直接写人物的诗句,然后再找出环境描写的语句。“老大”写出欲游不能的力不从心;“独处”,以燕的“双飞,衬人的”独处“,寂寞无聊的心绪;“怯寒”,畏寒;“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唯有借助野蔬山肴与村酿,聊遣情绪而已;这些都是有效信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答题步骤如下: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然后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最后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比如本题中,就可以抓住诗句中对人物的直接描写以及环境的衬托来把握人物形象。

16.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分析本词的表达技巧”,本题是考查诗歌的技巧。这属于技巧层面的问题,“简要分析”则需经由“文字”到“内容”再到“技巧”的思维过程。“晖晖”“依依”“离离”是叠字;“情绪有谁知”是设问;“人独处,燕双飞”是对比;“花不语,笑人痴”是比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③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④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对于本题,考生应从多个角度分析其技巧。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