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昭,合肥人。永乐初,积功至都指挥佥事。八年充总兵官,镇凉州。土*老的罕先与千户虎保作乱虎保败老的罕就抚昭上书...

来源:语文精选馆 1.76W

问题详情:

史昭,合肥人。永乐初,积功至都指挥佥事。八年充总兵官,镇凉州。土*老的罕先与千户虎保作乱虎保败老的罕就抚昭上书...

史昭,合肥人。永乐初,积功至都指挥佥事。八年充总兵官,镇凉州。土*老的罕先与千户虎保作乱虎保败老的罕就抚昭上书言其必叛状未至而老的*果叛。昭与都指挥满都等击平之。移镇西宁。

仁宗立,进都督佥事。上言西宁风俗鄙悍,请设学校如中土。报可。宣德初,昭以卫*守御,不暇屯种,其家属愿力田者七百七十余人,上请俾耕艺,收其赋以足*食。从之。五年,曲先卫都指挥使散即思邀劫西域使臣,昭率参将赵安偕中官王安、王瑾讨之。长驱至曲先,散即思望风遁,擒其党答答不花等,获男女三百四十人,马驼牛羊三十余万。威震塞外。捷闻,玺书慰劳,赏赉加等。

七年春,以征西将*镇宁夏。孛的达里麻犯边,遣兵击之。至阔台察*,俘获甚众。进都督同知。正统初,昭以宁夏孤悬河外,东抵绥德二千里,旷远难守,请于花马池筑哨马营,增设烽堠,直接哈刺兀速之境。边备大固。寻进右都督。时阿台、朵儿只伯数寇边。诏昭与甘肃守将蒋贵、赵安进剿。并无功,被诏切责,贬都督佥事。三年复右都督,八年以老召还。明年卒:

昭居宁夏十二年,老成持重,兵政修举,亦会敌势衰弱,边境得无事。兵部尚书王骥、宁夏参将王荣尝举其过。 朝议,以昭守边久,习兵事,不易也。而与昭并为边将最久、有勋绩可称者,都督同知刘昭镇西宁二十年,都指挥李达镇洮州至四十年。并为蕃汉所畏服。

赞曰:时平则将略无由见。或绾符出镇,守疆御侮,著有劳效,以功名终,亦足尚矣。

                                      (选自《明史·史昭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八年充总兵官 充:担任    B. 捷闻,玺书慰劳 闻:听说

C. 东抵绥德二千里 抵:到达    D. 时平则将略无由见 见:通“现”,表现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仁宗是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B. 西域、中土均为地理名词,其中,西域是汉代以后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 中土,则指中原地区。

C. 永乐、宣德、正统等均为用帝王年号纪年,文中的“八年、七年春 ”即指永乐八年、宣德七年春。

D. “赞”,又叫“论赞”,即史论。在史书中对此有不同的称谓,如《史记》称“太史公曰”,《聊斋志异》称“异史氏曰”。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土*老的罕先与千户虎保作乱/虎保败老的罕/就抚/昭上书言其必叛状/未至 /而老的罕果叛

B. 土*老的罕先与千户虎保作乱/虎保败/老的罕就抚/昭上书言其必叛状/未至 /而老的罕果叛

C. 土*老的罕先与千户虎保作乱/虎保败/老的罕就抚/昭上书/言其必叛状/未 至而老的罕果叛

D. 土*老的罕先与千户虎保作乱/虎保败/老的罕就抚/昭上书言其必叛/状未至 /而老的罕果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 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永乐年间,史昭因战功卓著,先后被提升为都指挥佥事和总兵官。他在镇守凉州时 平定了土*老的罕和虎保的叛乱。

B. 史昭驻防西宁时,因戍守将士无暇耕种土地,便向朝廷请求允许随*家属愿意耕田者耕种土地以补充*粮,得到朝廷的应允。

C. 史昭驻防宁夏时因宁夏孤悬河外,经向朝廷请求,增设了哨马营和烽火台,大大巩固了边防,史昭也很快被提拔为右都督。

D. 史昭曾被兵部尚书王骥等检举,但朝议认为他戍守边境长久。光镇守西宁就长达20年,又加熟悉带兵打仗,就没有更换他。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昭与甘肃守将蒋贵、赵安进剿。并无功,被诏切责,贬都督佥事。

(2)昭居宁夏十二年,老成持重,兵政修举,亦会敌势衰弱,边境得无事。

【回答】

9.B

10.D

11.B

12.D

13.(1)朝廷下诏让史昭与甘肃守将蒋贵、赵安前往平定叛*。都没有功劳,被朝廷下诏严厉责备,史昭因此而被贬为都督佥事。

   (2)史昭驻防宁夏十二年,老练成熟,沉着稳重,*政事务得到恢复处理,也正逢敌势衰弱,边境才能够没有战事.

【解析】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B项,“捷闻,玺书慰劳”中的“闻”如解释为“听说”在语法上讲不通,这句话的主语是“捷”,胜利的消息,故“闻”应解释为“使……听到”。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D项,《聊斋志异》 不是史书。史书指古籍中专门记载历史的书,在四库分类之中就是史部。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土*老的罕先与千户虎保作乱/虎保败/老的罕就抚/昭上书言其必叛状/未至 /而老的罕果叛”,这句话的含义是“土*老的罕开始与千户虎保作乱,虎保失败,老的罕接受招抚。史昭上书说他一定会反叛。奏书还未到朝廷,老的罕果然反叛了”,这段话主要是叙述事情,句中出现的人名较多,比如“土*老的罕”“千户虎保”“昭”,根据这些人名即可断开句子。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项,“史昭……光镇守西宁就长达20年”有误,从文中来看,文章最后一段说“都督同知刘昭镇西宁二十年”,可见镇守西宁20年的是刘昭。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D项对应的内容,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都督同知刘昭镇西宁二十年”,选项张冠李戴。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诏”,朝廷下令;“并”,都;“切责”,严厉责备。第二句中,“居”,驻守;“修举”,恢复处理;“会”,恰逢,正逢;“事”,战事。

译文:

史昭,合肥人。永乐初年,他积功升至都指挥佥事。八年(1410),史昭充任总兵官,镇守凉州。土*老的罕开始与千户虎保作乱,虎保失败,老的罕接受招抚。史昭上书说他一定会反叛。奏书还未到朝廷,老的罕果然反叛了。史昭与都指挥满都等击平之。然后移镇西宁。

仁宗即位后,史昭进升为都督佥事。他上书说西宁风俗庸陋野蛮,请求像中原一样设立学校。朝廷答允可以。宣德初年,史昭认为守*要全力防御,无暇屯种,而*中家属中有七百七十余人愿意耕田,所以请求让他们耕种,收取其租赋来补充*粮。朝廷又听从了他的建议。五年(1430),曲先卫都指挥使散即思拦劫西域使臣,史昭率参将赵安偕同宦官王安、王瑾前去*。*队长驱直入到达曲先,散即思望风而逃,于是擒获其同党答答不花等,俘获男女三百四十人,马驼牛羊三十余万,威震塞外。捷报上奏后,皇上以玺书慰劳,赏赐有加。

七年(1432)春,史昭以征西将*的身份镇守宁夏。孛的达里麻进侵边境,史昭派兵迎击,到达阔台察罕,俘获甚多。史昭进升为都督同知。

正统初年,史昭认为宁夏孤悬于黄河之外,东抵绥德达二千里,旷远难守,请求在花马池修筑哨马营,增设烽火台,直接哈剌兀速之境。从而使边防更加坚固。史昭随即进升为右都督。当时阿台、朵儿只伯屡次侵扰边境。史昭奉诏与甘肃守将蒋贵、赵安前往进剿。都无功劳,被下诏切责,史昭被贬为都督佥事。三年(1438),他恢复右都督之职。八年,因年老应诏回京。第二年去世。

史昭在宁夏十二年,老成持重,*政齐举,也正逢敌势衰弱,边境得以无事。兵部尚书王骥、宁夏参将王荣曾检举他的过失。朝议以史昭守边已久,熟悉兵事,而没有更换他。与史昭一起任边将最久,又有勋绩与他相称的人:都督同知刘昭镇守西宁达二十年,都指挥李远镇守洮州达四十年,都为蕃人、*所畏服。

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