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诗句按其描写的节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来源:语文精选馆 3.18W

问题详情:

1.下列诗句按其描写的节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下列诗句按其描写的节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③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④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②④③①    B.①④③②

C.④②③①    D.③①②④

【回答】

A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核文化常识。①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根据“九日”、“登高”判断应是重阳节②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根据“新桃换旧符”即张贴新对联,可判断应是春节③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根据“下月轮”即桂花好像从月中坠落,可判断应是中秋④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根据“元夜”“灯”可判断应是元宵节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示】文化常识涵盖的内容较多包括科举制度、地理方位、对人的称谓以及计时单位等等。元旦: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上元: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清明: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上巳: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端午: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到*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杜甫有《端午日赐衣》:"端午被恩荣。"七夕: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中秋: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重阳 :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茱萸少一人。" 腊日 :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除夕 :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知识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题型:选择题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