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大自然与大生命红柯真正的自然在西部,山脉、树和草甚至人的生命在这里才显得真切而细致。西部一直是...

来源:语文精选馆 3.12W

问题详情:

文学类文本阅读。大自然与大生命红柯真正的自然在西部,山脉、树和草甚至人的生命在这里才显得真切而细致。西部一直是...

文学类文本阅读。

大自然与大生命

红柯

真正的自然在西部,山脉、树和草甚至人的生命在这里才显得真切而细致。西部一直是探险家和余纯顺这样的壮士涉足的领域,对内地人来讲,帕米尔高原、天山、阿尔泰跟月球没什么区别。我在新疆生活的十年里,碰到不少港澳的中学生。*的面积不及新疆一个乡镇,*是个大都市,大都市所需要的大生命驱使这些中学生走向大自然。19世纪末,一个12岁的瑞典孩子发誓要到中亚细亚去当探险家,在他看来探险生涯是上帝赐给他的幸福,他就是斯文•赫定。他用50年时间深入中亚腹地进行考察。在斯文•赫定身后,是北欧那个布满森林、湖泊和*雪的童话世界,安徒生只能产生于北欧。全世界的儿童都喜欢《西游记》,《西游记》记的就是火焰山、大戈壁、大山脉、大沙漠,没有雄奇的西部做背景,孙悟空、猪八戒也只能缩在陶罐里做蛐蛐。

可以在城市的中心造一座公园,在公园里蓄一池子水,再弄一座假山,甚至可以把泰山、华山、峨眉山加工成旅游胜地。你能在那里领略到大自然的神韵吗?

 在西部你不可能给戈壁围上栅栏,你不可能在天山加锁链修台阶,阿勒泰市郊的桦林公园也只是在克兰河边加一道砖墙,那么湍急的一条河是戴不上笼头的,那么好的天然的白桦林还需要你动手动脚吗?              

一位朋友曾与意大利留学生同游塔里木,留学生惊奇地发现,大客车上没有内地的*人,留学生问他:“地球上这么神奇的地方,怎么没人来玩?”

不是我们不喜欢玩,不喜欢山水,是我们没有魄力走向宏大的自然。

 帕米尔高原、天山、阿尔泰离我们太遥远了,这些词汇产生在张骞的背影里,产生在《大唐西域》里。李白的诗篇之所以成为盛唐之音,是因为李白在中亚草原度过了金*的童年,大漠孕育大想象、大*,李白的黄 河是从天上来的,而不是从山上来的。

中华民族衰落的过程也是大自然的衰落过程。宋朝把自己龟缩在长城以内,版图上再也见不到雄奇的山脉和一泻千里的大*大河了,只攥着黄河、长*的尾巴。孕育生命的女*被裹成小脚。盆景、园林大盛。文人画全是纤细的瘦鹤。明清以至近代,文人钟情的全是枯荷、死鱼、葫芦和虾。

何不把长征看作民族自然意识部分的苏醒呢?**、大雪山直到长*、黄河之源,汉唐英雄时代的气息出现在*的《沁园春•雪》里。*更像一个南宋的皇帝,郁达夫把*比作赵构,蒋居*,撰词50首亦有南唐李后主之风。

岳飞最感人的不是“饥餐胡虏肉”,不是“迎二帝”,而是“还我河山”。《说岳全传》中有个细节,周桐教岳飞学武的同时,带岳飞到大自然里去饱览河山的壮美。河山之美远远超过母亲刺在他身上的“精忠报国”。用高尔基的话讲:大自然培养爱国主义。高尔基非常喜欢普里什文,因为普里什文的作品里有一种把“大地当作自己的肉一样的感觉”,“人是大地生出来的,可是他又用自己的劳动使大地怀孕,用自己美丽的想象美化大地” 。俄罗斯文学的这种大地意识是其他民族难以企及的。前苏联有一本教科书《儿童认识自然》,大自然作为孩子启蒙的第一课,飞禽走兽,森林草原,不是图片,而是到野外去采集制作标本。

我们对大自然的理解还停留在公园里,停留在旅游景点上。也差不多都在东部地区,就是新疆人说的“口里”,口还没有 杯子大,尽管玲珑剔透,却难以产生浩大的生命气象。

6.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开篇从“西部””真正的自然”人笔,结尾以“东部地区”“公园”“旅游景点”收笔,既首尾呼应,又深化了主题。

B.第二、三段从不同角度说明同一个问题:富有神韵的“大自然”不需人力加工

C.文中用宋朝的版图缩小到长城以内作为例子,说明中华民族的衰落是从大自然意识衰落开始的,发人深省。

D.文中将*与*进行比较,突出两人创作风格的不同,前者是英雄般的豪放,后者有阶下囚般的伤感。

E.文中多次提到“西部”的高原、山脉、大漠,给人“旷远”的印象,与本文“大自然”的“大”字*相扣。两个反问句有力地突出强调了这一点。

7.从全文来看,本 文所说的“大自然”和“大生命”具体有怎样的特点?

8.根据文意,本文中的“大自然”对于生命有怎样的影响?

9.第七段以后,作者将“大自然意识”与“民族”“国家”联系起来写有何作用?

【回答】

6.C.D

7."大自然”的特点是:整体宏大雄奇,不需人力加工,充满灵*。“大生命”的特点是:充满*与追求,积极向上、浩然大气豪放粗犷等。

8.可激发想象、*、创作灵感(热情等);能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9. (1)更加突出了“大自然意识”的重要*;(2)使文章内容更进了一层(由个体到民族,国家);(3)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解析】

6.

试题分析: C项将“大自然意识的衰落”作为“民族衰落”的原因理解,有误;D项不是为了突出两人的创作风格,而是为了说明“自然意识”的作用。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 “大自然”和“大生命”都突出一个“大”字,文章在开始写到“真正的自然在西部”,第二、三段对比写真正的自然是不能加工的,第五段又说“走向宏大的自然”,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所说的“大自然”的含义。文中所写的“大生命”,无论李白、*还是岳飞等,都具有共同的特点,这一特点与“大自然”的特点相照应,概括起来说就是:充满*与追求、积极向上、浩然大气、豪放粗犷。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8.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从第一段到第六段的安徒生、李白可以看出“激发想象、*、创作灵感”的作用;从第九段可以看出“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作用。

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可以从这样表达对作品形象的表现,主旨的表达,内涵的展示等方面的好处着手即可,*不唯一,要言之成理。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