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我与父亲汤用彤                    ...

来源:语文精选馆 5.99K

问题详情: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我与父亲汤用彤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与父亲汤用彤                                               白岩松问我:“你和你父亲相比,你觉得有什么不同?”我说:“我父亲主要注意的是‘为学术而学术’,关注的是民族和国家学术的发展,他把精力都花在写作《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等著作上。听胡世华先生说,“九一八”后,日本飞机在北平上空飞,我父亲照样讲他的佛教史。虽然我对学术研究也有兴趣,也写了一两本书,但功力比我父亲差多了;只是,可能我比父亲更加关注现实。”    我自知在学术文化上是不能和父亲相比的。父亲从小就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等等,有着深厚的国学基础。我自小上的是新式学校,小学时,学习平平,没有什么大抱负。由先修班升入北大本科也很勉强。到大学后,我的学习成绩比较好,但有些课程也只是考个及格,有的课程没有能坚持学下去。但有些课我学得比较好,如形式逻辑、数理逻辑、演绎科学方法论、西洋哲学史、欧洲大陆理*主义、英国经验主义等。从上述选课情况看,我是比较重视西方哲学学习的,但这比起父亲在美国学习的四五年是相差很远的。我从哈佛大学拿到一份父亲在哈佛研究院的成绩单,现列于下:   1919至1920年,用彤先生选修了“比较文学”和七门“哲学”课;1920至1921年,选修了三门“印度哲学”、五门“哲学”和一门心理学课程;1921至1922年,选修了五门“印度哲学”、一门“宗教史”、一门“哲学”和一门“心理学”。   成绩单上还写明:   用彤先生于1921年2月28日获硕士学位。   父亲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来从事他的学术研究的。回国后的20余年,正是他人生最有思想活力的时期。他全心地做研究,常常研究到深夜两三点。其书数易其稿,才得以成为权威*之著作,至今为海内外学者所重视。    父亲的著作不多,真正成系统的书有四本:《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魏晋玄学论稿》《印度哲学史略》和《隋唐佛教史稿》。他写《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花了十年以上的时间,而我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大体上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我本来有野心想写一部《魏晋南北朝道教史》,以期能和父亲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一样为人重视,但是我仅仅在北大教了两遍“早期道教史”,就匆匆写出了那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一书,前后也不过两年多时间,怎么能理清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那么复杂的问题呢!

不过,我也许比父亲更加关注当前的现实社会。父亲自20世纪20年代后专心学术研究,是从长远考虑中华文化之复兴,或许有更深远的意义;但从另一方面看,他的“为学术而学术”使得他远离了现实社会和当时一般文化所关注的问题。1983年我到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应邀参加第十七届世界哲学大会的“*哲学圆桌会议”,这次圆桌会议是讨论“*哲学发展的前途问题”。现代新儒家杜维明在哈佛主讲“儒家思想”,着力要**的“内圣之学”可蕴育出“科学与*”,以此来和西方哲学接轨。对此我写了一篇发言稿,提出儒家思想的“真、善、美”可以用三个命题来表述,即“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刘述先教授对我的发言有这样的评论:   会议的最高潮由北大的汤一介教授用中文发言,探讨当前第三期儒学发展的可能*。汤一介认为儒家的中心理念如“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在现代都没有失去意义,理应有更进一步发展的可能*。这一番发言有出乎意料的清新立论,通过实感的方式表达出来,紧紧扣住了听众的心弦。    1984年夏,北大哲学系*哲学史教研室的同仁创办了一所以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文化走向现代化为宗旨的“*文化书院”,我被他们推为院长,这样我就非得关注当前*文化如何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大问题了。自此以后,我的学术研究方向起了变化,当前*文化发展问题就成了我关注的重点。就这点说,我和我父亲对学术文化所关注的方向有很大不同。 (摘编自《我们三代人》,作者汤一介,有删节) 相关链接: ①《我们三代人》是汤一介先生的遗稿,经整理后于2016年1月由*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全书生动而深刻地展现出汤氏一门三代知识分子在*百年社会动荡变迁中的*命运和对*传统文化以及学术的传承守望。汤用彤先生是蜚声中外的哲学史家、佛教史家、教育家,是*现代学术史上少数几位能学贯中西、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学术大师之一。 ②先生(汤用彤)讲授西方理*派和经验派哲学时,只是对这些学说本身进行理论的分析与阐述,而不言其“用”,无论是“今用”还是“中用”。

(杨祖陶《西哲东渐的宗师——汤用彤先生追忆》)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3分)

A.相对于杜维明所主张的*的“内圣之学”可以和西方哲学接轨的观点,汤一介提出的“三个命题”更好地阐明了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B.被推举为“*文化书院”院长后,当前*文化发展问题就成了汤一介学术研究关注的重点。

C.日本飞机在北平上空飞,汤用彤先生照样讲他的佛教史,这反映了他关注民族和国家学术发展,同时也表现了他生死如一的人生态度。

D.汤用彤先生从小国学基础深厚,汤一介则成绩平平;汤用彤先生读大学时所学课程丰富,而汤一介所学课程很少。因此,汤一介后来的学术成就无法和汤用彤相比。

E.杨祖陶认为汤用彤先生对学说进行理论的分析与阐述却不言其“用”,汤一介认为汤用彤先生“为学术而学术”,这都说明汤用彤先生的研究缺乏深远的意义。

5汤用彤先生成为一代学术大师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作者认为,汤用彤先生是“为学术而学术”,而他“更加关注现实”,你更认同哪一种观点?或者你有什么新的思考?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5分)

【回答】

AB  ,A项2分,B项1分。C“反映他关注民族和国家学术发展”表述正确,“同时也表现了他生死如一的人生态度”无中生有,D“汤一介所学课程很少”没有依据;E“研究缺乏深远的意义”错误。)

:①专注(执着)于学术研究;②勤奋刻苦;③学贯中西(国学基础深厚并学习西方理论);④治学严谨;⑤目标高远(长远考虑文化复兴)。答完整给4分,少一点扣一分。共4分

参考*一:

认同“为学术而学术”的观点。

理由:①为学术而学术,关注民族和国家学术的发展;专心学术研究,是从长远考虑中华文化之复兴,有更深远的意义;过多关注现实,可能会不能静下心来,深入研究学问;②可以全心地做研究,使学术成果能成为权威*著作,为学者所重视;更多关注现实,可能会无法理清复杂的学术问题,写出的作品就可能缺少理论深度,缺少学术权威*。③为学术而学术,不执拗于实用,只注重对学说进行理论的分析与阐述,使学术研究更加纯粹。而过多“关注现实”,过分关注实用,有可能对理论所知甚少,反而不能对现实有真正意义的实用价值。(5分)

参考*二:

认同“更加关注现实”的观点。

理由:①关注现实,能关注当前*文化如何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大问题;②能关注现实社会和当时一般文化所关注的问题(或“关注当前*文化发展问题”);③关注现实,能把理论研究和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增强理论对现实的指导意义。④关注现实,积极参与学术活动,主持重大学术项目,能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有益于民族文化的复兴。而“为学术而学术”,远离了现实社会和当时一般文化所关注的问题;为学术而学术,不注重实用,只注重对学说进行理论的分析与阐述,使学术研究失去了现实的意义。

参考*三:

观点:既要为学术而学术,也要关注现实。

理由:①为学术而学术,关注的是民族和国家学术的发展;也要关注现实,能关注当前*文化如何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大问题;②专心学术研究,是从长远考虑中华文化之复兴,有更深远的意义;也要能关注现实社会和当时

知识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