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一阿含经》经典语录

来源:语文精选馆 2.66W
《增一阿含经》经典语录

佛教基础经典。北传四部阿含之一。东晋僧伽提婆译。51卷(一作50卷)。因经文按法数顺序相次编纂,故名。相传原由前秦昙摩难提诵出梵本,竺佛念传译,昙嵩笔受,后经道安、法和考正,僧契、僧茂助校漏失,尽录偈颂。但译文未能尽善,故由僧伽提婆加以修订。据《精刻大藏经目录》(支那内学院编)记载,别译零本现存30种。《增一阿含经》与南传《增支部经典》大体相应,后者收经比前者为多。此经原为四分八诵,但现行本除“牧(放)羊品”下标有“第四分别诵”外,其余各分均不标诵。全经共有52品,472部经。其中《序品》一经,以颂文概叙本经意旨,以及嘱付流布等事。其余各品次第系一法至十一法。

此经记述佛陀及其弟子们的事迹;阐述出家僧尼的戒律和对俗人修行的规定;论述小乘佛教的主要教义等。经中也多处提示了“六度”、“三乘”等大乘菩萨道思想,还记载了第一次佛经结集之菩萨藏集结(一般称大众部集结),阿难在窟内与诸大声闻完成四阿含的集结后,又发心会同弥勒菩萨等诸大菩萨集集结大乘菩萨道经典,“世尊所说各各异,菩萨发意趣大乘”,赞叹“方等大乘意玄遂”、“难明难了不可观”。当然,作为小乘基本经典,此经的重点在说施戒涅槃等事及各种因缘故事,故又为劝化者所专习。本书同其他三部阿含一样,系记载基本佛教教义的重要典籍,在印度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研究佛教产生以及当时北印度*、宗教、哲学等提供了资料。


经典语录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七佛通戒偈)

贪淫如时雨,于欲无厌足, 乐少而苦多,智者所屏弃。 正使受天欲,五乐而自娱, 不如断爱心,正觉之弟子。 食福经亿劫,福尽还入狱, 受乐讵几时,辄受地狱痛!

此身无数劫,经历彼河浴, 及诸小陂池,靡不悉周遍。 愚者常乐彼,暗行不清净, 宿罪内充躯,彼河焉能救? 净者常快乐,禁戒清亦快, 清者作清行,彼愿必果成。 设护不与取,行慈不杀生, 守诚不妄语,心等无增减, 汝今于此浴,必获安隐处。 彼河何所至?犹盲投乎冥。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二力。云何为二力?所谓忍力、思惟力。设吾无此二力者,终不成无上正真等正觉。又无此二力者,终不于优留毗处六年苦行,亦复不能降伏魔怨,成无上正真之道,坐于道场。以我有此忍力、思惟力故,便能降伏魔众,成无上正真之道,坐于道场。是故,诸比丘,当求方便,修此二力,忍力、思惟力,便成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于无余涅盘界而般涅盘。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怨怨不休息,自古有此法; 无怨能胜怨,此法终不朽。

布施及平等,慈心护思惟, 有此三处所,智者所亲近。 此间受其报,天上亦复然, 缘有此三处,生天必不疑。

彼是无知。彼有怒心,不与行相应,彼人不脱生、老、病、死、愁、忧、苦、恼,**万端,不脱于苦。

女人有五力轻慢夫主,云何为五?一、*力二、亲族之力三、田业之力四、儿力五、自守力是谓女人有此五力,便轻慢夫主。夫有一力,尽覆蔽彼女人,所谓富贵力也。

*受想行识,非我及我所, 若知真实义,于彼无所著。 心无所著法,超出*结缚, 了达一切处,不住魔境界!”

诸比丘,当灭?恚,我*汝等得阿那含。”

长者白佛:“贫家恒行布施,又饮食粗弊,不与常同。”世尊告曰:“若布施之时,若好、若丑,若多、若少,然不用心意,复不发愿,复无信心,由此行报,所生之处不得好食,意不贪乐,意亦复不乐著于好衣裳,亦复不乐著好田业,心亦不著五欲之中,正使有仆从奴婢,亦复不受其教。所以然者?正由其中不用心故,故受其报。若长者布施之时,若好、若丑,若多、若少,当至诚用心,勿有增损,废后世桥梁。彼若所生之处,饮食自然,七财具足,心恒乐五欲之中,正使有奴婢使人,恒受其教。所以然者?由于中发欢喜心故。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