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故乡为异客》经典语录

来源:语文精选馆 2.47W
《人在故乡为异客》经典语录

“少小离家老大回”。大胡子比尔·布莱森年轻时离开故乡美国,漂到英伦三岛,做编辑写书成家生子,乐不思蜀。一晃二十年过去了,他又举家迁回美国,却发现时移世易,保留在他年轻记忆中的美国已经和从前大不相同。他虽人到中年,眼光仍如稚子一般天真烂漫。在他眼里的美利坚故土,处处皆新奇,事事皆文章。于是,我们能见识到邮局、五金店、汽车旅馆、免下车露天电*、车牌标语、公路边的蹩脚展览、餐车店、新英格兰地区的特殊口音和方言,还有超大型室内购物中心。填字游戏、垃圾食品、秋日登高、租车、看棒球赛、看电视看电影、买房置业、就餐、喝咖啡、厨房秘籍、汽车杯托这些美国生活中不为我们*读者常见的点点滴滴在布莱森的笔下一点也不琐碎枯燥,他的文字总是有种让读者身临其境的魔力。待你阅读完后掩卷回想,一幅美国普通人生活的长卷便在你的脑海里慢慢展开。

这七十篇精*短文的合集涵盖了比尔与美国重逢后五味杂陈的心情,以及他力图重新认识美国的“歇斯底里”的过程。最吸引读者的仍然是他的招牌俏皮文字,冷不丁地在结尾处挠到读者的笑穴,让你忍俊不禁喷饭之余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手不释卷。


经典语录

人们对于便利已经上瘾,于是便陷入一个恶*循环当中:它们手头节省体力的机器越多,他们自己就越*苦;自己越*苦就越觉得需要更多的机器来节省体力。

丰富多样的选择不仅使得每笔生意都至少要花掉十分钟,而且还很奇怪地让顾客十分不满。选择越多,人们就要得越多;人们要得越多,他们就,呃,想要更多。你有事会感觉到身在无数人群之中,他们对于每样东西都会越要越多,最后往往是欲壑难填。我们似乎创造出一个这样的社会:人们主要的休闲活动就是在零售商店里转来转去,寻找质地、形状、颜*上从未见过的东西。

去国离乡多年以后再返回,让人感觉又奇怪又不安,有点像是从长长的昏睡中突然醒来。你会发现世易时移,只剩下自己有点傻乎乎地无法融入其中:买点小东西却乱给小费,呆立在自动取款机、自助加油泵和付费电话前不知所措,而且当你的手臂被人猛然抓住时,才惊讶地发现加油站的地图再也不是免费的了。

最后——如果对于今天的演讲你没记住什么的话,记住这一个——如果你应邀去公共场合演讲,一定不要讲得太长。非常感谢大家。

这是我们美国人比较奇怪的一点。我们花了大力气劝诫自己"拒绝*品",可是一到*店就买上一大堆。美国人每年花在各类*品上的钱高达750亿美元,制*公司将产品推向市场的方式也是极尽热烈直白,让人不知不觉习惯于此。

美国人的普遍认识是,如果你周围的某个人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出了事,那么你就应该去讨一大把钱。

我曾经在一本书里调侃道:人生中有三件事是做不成的。其一,打官司赢了电信公司;其二,侍者还没准备看见你的时候,你就引起他的注意;其三,重返故里。可是,自从1995年的春季以来,我就在静静地,甚至是带着点去冒险的勇气,重新审视上述第三点了。

告诉你一个事实:根据最新的《美国数据摘要》,每年有四十万美国人因睡床、床垫或者枕头而导致受伤。想想吧,也就是说每天平均有差不多两千起睡床、床垫和枕头受伤事故发生。当你饶有兴致地来阅读这篇文章时,就会有四位同胞不知怎么搞的被寝具弄伤。 我之所以提起这个问题,并不是想说在就寝这方面,美国人比世界其它地方的人糟糕(尽管很清楚的是,我们中有许多人还需要加强练习),而是我发现有关我们这个地广人疏的国家几乎任何一项统计数据都能发人深思。

曾几何时,真实的餐车点遍布大街小巷的时候,喜欢外出就餐的人对它们嗤之以鼻;如今却排队追捧这些假模假样的东西。如果说所谓摩登生活有什么东西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话,那么就是对我们等不及要抛弃的东西却大肆追捧的冲动让我困惑。 ……对于这种风潮我始终无法理解,不过似乎如今在美国我们真正想要的就是那些完全不真实的东西。

我不知道这种全民狂热追捧健康的潮流到底有没有价值。我所知道的就是要达到身体内部完美的平衡还有许多种其它更加美妙的方法。就寝前喝上六品脱啤酒再看九十分钟的公开大学教学节目,让我一直受益匪浅。

热门标签